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京大...

作文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就北京大学2009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他特别指出,明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将对往届生和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说“不”。作为一名高中生,你是怎样看待北大拒收“不孝子”的?

要求:

(1)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2)题目自拟。 (3)立意自定。 

(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略 【解析】北大新增对中学推荐优秀学生的要求,即“十六字方针”: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绩优秀。刘明利称一开始北大提的是:热爱北大,孝敬父母,人格健全,成绩优秀。“第二句话——孝敬父母,出发点是源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没有孝敬父母之心,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对他人、对国家以及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之后,专家组否定了这句话,认为孝敬父母本来就不应该特别强调,因为人人都应该做到,于是改成了“心系天下”。虽然做了修改,但是刘明利强调,北大将在自主招生过程中进行监督举证,如果发现日常生活中有不孝敬父母行为的学生,“一经查实,北大自主招生是不会录取的”。另外在考试中也可能会有相关的考察方式。可选取其中之一立意即可。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体较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8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1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5论据充实 9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2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性 6形象丰满 10文句有表现力 13有个性色彩 7意境深远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根据13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2 分;每3 个错别字扣1 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 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4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任选6个小题作答,并将所选题的题号写在答卷上,每题一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

2.玉露凋伤枫树林,                   。 (《秋兴八首》)

3.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8.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过秦论》)

9.(《过秦论》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                       。(用课文原句写出)

10.《红楼梦》,又名《     》,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以

    和    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3分)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面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未见其也明:明达,聪明

B.今其智反不能及乃:竟

C.圣益圣,愚愚益:增加。

D.则师焉,惑矣耻:以…为耻。

2.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3分)

A.其可怪也欤?

B.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还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4.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彼 与 彼 年 相 若 也 道 相 似 也 位 卑 则 足 羞 官 盛 则 近 谀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查看答案

文学文本阅读(22分)

柔 软

朱以撒

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端,以柔软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敷衍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我少年时的出家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与我隔壁的邻居家中,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落满尘埃,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

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连——过度的劳心、劳力,以为青年时期生命透支满不在乎,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里,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完全可以追溯到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

除了对生命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躲避、顺应的策略——我通常是一位旁观者,站在安全处,看风来风往潮起潮落。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截然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为我们直接地体验,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此时,应该看得更清晰了。

1.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芦苇的哪些特征?(6分)

2.分别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

(2)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

3.作者以“柔软”为题,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处世态度?(4分)

4.文中引文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之句,请结合本文及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生存方式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