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请你...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请你给自己的书斋命一个雅致的名字,并阐述两点理由。(5分)

答:                                                                       

 

略 【解析】取名字时概括自己的兴趣或追求来命名,要求具有文化气息。答案要求:命名1分;理由每点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陈轸去楚之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

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

轸出张仪入,问王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孰视寡人曰:‘轸必之楚。’寡人遂无奈何也。寡人因问曰:‘子必之楚也,则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之言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选自《战国策》)

【注】①誂:逗引,诱惑。②昭阳:人名,楚怀王时相国。③孝己:商朝高京武丁之子,是有史的孝子。④出妇:被丈夫遗弃的妇女。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轸去楚秦之:到……去

B.长者汝詈:骂

C.以此明臣之楚不与:赞同、赞许

D.陈轸安之果:究竟、到底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可以作为陈轸在秦王前为自己辩解的依据的一组是( )(3分)

①人誂其长者,长者詈之  ②誂其少者,少者许之

③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④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 ⑤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 ⑥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臣乎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轸认为,他离开秦国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目的是可以表明自己与楚国的真正关系。

B.陈轸认为如果他经常把国事泄露给楚王,那么楚王必定不收留自己。而昭阳也不愿意跟他共事。

C.秦惠王最终善待陈轸,只是因为他的口才好,连张仪也说不如他。

D.张仪在秦王面前诽谤陈轸,陈轸以生动、形象、风趣的故事说明了自己去楚国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即复之楚,愿王杀之。(3分)

(2)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①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论语·先进》)

②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④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由:仲由,字子路。求:冉求,字子有。赤:公西赤,字子华。②兼人:指勇气有两个人的大。③财:同“材”。④私淑艾:靠学问品德使人私下受到教诲。

1.请用以上选段的词语填空。(2分)

选段②孟子把教育的方法概括为五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最需自主探究的一种是“          ”;选段①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属于孟子所说的“      ”。

2.以上两个选段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原则?请结合选段①简要说明。(4分)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在屋顶上看到弗比斯十分激动,伽西莫多心里也很高兴,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却无功而返,而爱斯梅拉达却责怪他。从那天起,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但送给她一只狗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家》)

C.冯云卿利用放高利贷,盘剥压榨农民,在金融市场上自称“公债通”。为了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挽回败局,使用“美人计”直接要求女儿冯眉卿接近赵伯韬,女儿答应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赵伯韬做的是“空头”。冯云卿拿出姨太太的积蓄一万两银子,做了一个“多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子夜》)

D.陪审员们热烈地交换着感慨。而后,商人、上校、店员等认为玛丝洛娃无罪,首席陪审员虽然反复强调说认定她参与投毒证据不足,却又坚持她既犯有毒害人命罪,又犯有盗窃罪,在大家争论得头昏脑胀时,首席陪审员说:“我们认定她有罪,但没有蓄意抢劫,也没有蓄意盗窃财物。”可却没在答案写上“有罪,但未蓄意杀人”。 (《复活》)

E、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以为得计的严颜,自引军伏击,生擒严颜后,紧随逃跑的川兵进入并占领了巴城。(《三国演义》)

2.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这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2)葛朗台去世后,拿侬的待遇有何变化,请简述发生在拿侬身上的故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刚柔并济龙应台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

复杂,是因为她生于台湾,在美国接受教育,与德国人结婚生子,又到香港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多数人眼中,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

简单,是因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1984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刚刚留学回到台湾的龙应台,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荧光屏上一位女“立法委员”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中国时报》,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后,她的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迅速在台湾刮起一阵“龙卷风”。21天内再版24次,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她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也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打破沉默勇敢地说“不”。

此后的13年,龙应台随丈夫迁居欧洲。一边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一边继续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不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其胆识和气魄,让多少男士汗颜。

1999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专程前往德国,邀请龙应台回台北市任文化局局长,主持文化推广建设工作。于是她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回来了,此后的三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带着文化局150个同仁,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卸任后的龙应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有人说,她是不是怕了?是不是累了?当2009年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后,人们欣喜地发现,那个犀利、孤傲、指点江山的龙应台依然还在。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触及到一段敏感的国共历史,一遍遍地质问:战争,有胜利者吗?

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她的思考引起我们的震撼和共鸣,也必将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感动。

从怒目金刚变成柔软温情

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者,无论是她二十多年前针砭时弊的作品《野火集》,还是新近的“亲情书写”《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龙应台都是一个华语世界里受人关注的名字。《野火集》让人看到一个“硬的龙应台”;但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有人称,“龙应台,越写越小了。”

“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那其实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而《目送》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比较接近生命本体、关乎巨大问题的写作。这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的刚和柔的元素。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与‘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往往是为了你怀里喂奶的那个婴儿将来的幸福,你会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不要以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你没有任何关系。”

要让龙应台对自己做出评价,她却表示:“请不要问我,我觉得作为作者只有一个权利,只负责写,至于你怎么解读那不是我的事,是你的事。”                             (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龙应台的复杂,是因为她的经历丰富;而她的简单体现在她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热爱故土,关注人性,坚守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B.在龙应台看来,作者只有写作的权利,至于解读,那是读者的事,与作者无关。所以她拒绝给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C.龙应台的《野火集》笔锋凌厉,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

D.龙应台的杂文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去关注公共问题,针砭时弊,鞭辟入里,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她的胆识和气魄,是男士无法企及的。

E、龙应台写家庭亲情的《目送》,比较接近生命本体,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龙应台的作品,越写越小了。

2.龙应台的作品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请分条作简要概括。(4分)

3.作者认为“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