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聒噪 遐想鞭辟入里 各行其是 |
B.作祟内讧精兵减政 哀声叹气 |
C.慰籍 皈依 物阜民丰 涣然一新 |
D.沾污昏聩 察颜观色 怨天尤人 |
划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吁与会 驾驭熨帖 鹬蚌相争 |
B.螃蟹 松懈邂逅解元 不屑一顾 |
C.山岫 乳臭 星宿嗅觉 良莠不齐 |
D.憧憬 潼关 冲撞瞳仁 灯影幢幢 |
作文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22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分)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伶官传序》)
4.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5.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见鉴之,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8.________________,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9.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亦短亦长多伦路
⑴多伦路终于安静下来了。当开发的热潮渐渐降温,繁华与喧闹逐步消退,多伦路又回复当初的宁静和闲散。或许只有这个时候,承担着许多盛名的多伦路才能稍稍喘一口气。那些历史的惊涛骇浪,自由进步灵魂的慷慨激昂,渐渐演化成为马路淡淡的背景。
⑵我在多伦路长大,在这条马路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它于我而言,只不过是一条亲切温暖的马路。
⑶这条不长的马路位于四川北路最北端的一隅,呈L形。我家便在这L的折角处。在我初有记忆的时候,多伦路甚至比现在更加人流如织。那时,这条马路还是条石子路,路面是用一小块一小块的不很规则的石子铺成的,上海人叫做“台阶路”。大半条马路都是菜场,总是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叫嚣声、运输蔬菜家禽的卡车的来往之声。到了雨天便会污水横流。马路上用塑料顶棚遮蔽着,那时你若要走过多伦路,多半也不会注意它两旁的各色洋房。即使是晴天,你也看不见湛蓝的天空。
⑷多伦路文化街改造项目的启动,让菜场在瞬间轰然倒塌。菜场顶棚被掀掉的那天,我站在一边相当诧异,多伦路的天竟会如此明澈和灿烂。那时翻新工程还未开工,老洋房也未被整修,放眼望去,一幢幢灰扑扑的房子掩映在各家门前的绿树中,倒也质朴可爱。
⑸多伦路开发后不久,我家便搬离了那儿。城市开发热潮让本已隐退的多伦路又开始充斥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躁动。这条交织着革命历史和海派文化的小马路将何去何从?
⑹穿越了历史的回廊,这里曾经是一条多么悠闲和富丽的街道,一条隐藏着激情和青春的街道。景云里,那是当年 鲁迅 先生从北京南下,辗转厦门广州后,于1927年10月来到上海后一直到死都居住的地方,是鲁迅与许广平相恋相知之地,是一个痛苦而伟大灵魂的栖身之所。这条不过10余米的巷子里,还住着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叶圣陶、丁玲、夏衍、冯雪峰和柔石等当年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以及进步文化人士,年少的我似乎能感觉到他们呼吸的气息。
⑺短短不过500米 的多伦路上汇聚了荷兰、西班牙、法国新古典主义等不下十种风格的建筑。如果要找一个可以代言多伦路的地标,我会选择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鸿德堂。只因为它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在上海甚至在中国的教堂建筑史上都算一个异类。教堂的设计打破了西方传统,屋顶采用中国的斗拱飞檐结构,外墙用青砖砌成,檐下彩绘,中国韵味浓郁。里面那些昭示着历史的物件尽管蒙上了尘埃,却依旧典雅地显示着当年的风貌和雅致。它们老了,旧了,可是依旧风情万种,依旧让人赞叹。另外,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遗址,更使得多伦路彷佛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⑻当年,我最钟意的去处是永安里对面的旧书店。书店充斥着萧瑟兮兮的怀旧气息。一本本泛了黄、卷了边的古旧书籍、海报被主人用透明玻璃纸袋仔细装饰了起来,标上了让你没有任何理由再把他们当作故纸堆垃圾的价钱。而后,你就学着去发现它们的价值与有趣;而后,你开始动了心;再而后,你就会流连于书香,迷恋于历史,久久不愿离去……
⑼如今,这条见证近代中国命运变迁的著名城市街道,被冠了名,立了牌坊。街道两头矗立着颇具石库门风格的崭新银灰色牌楼,赫然刻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几个大字,不长的街道两旁除了博物馆和展览馆,更多的是古玩字画、书屋文苑和茶室吧廊等各色店铺。马路东头靠近四川北路的地方便是如今文艺青年汇聚的多伦美术馆。这幢灰红相间的建筑虽然显得有些突兀,却应和了80年前多伦路存在的意义。而我则更喜欢这里不定期举办的艺术普及活动。在六楼那个有着玻璃天花板的咖啡馆里,数十人围坐倾听,或是古筝,或是昆曲,或是哑剧,无不让人获益匪浅,陶醉其中。
⑽多伦路作为上海变迁与发展的“软名片”,它有充满魅力的过去,也有发展求新的今天。走在这条改造后的老街上,感受到的是“百年上海滩”的人文风情,还有“文化搭台”衍生出的商业气息,她让我亲切,又感觉陌生了。
⑾多伦路将亲切温暖植入了我的记忆,也为这个城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文化上影响着这个城市,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多少还影响这个城市的未来走向。
1.文章标题中“短”和“长”分别指的是 , 。
2.第⑶段为什么要叙述马路菜场的脏乱与嘈杂?
3.多伦路给我的“亲切温暖”的记忆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概述)
4.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从“多伦路居民”的独特视角来打量多伦路的变迁。 |
B.本文对多伦路历史风貌的描述富于诗意,充满老上海风情。 |
C.鲁迅的定居与左翼文化人士的活动是多伦路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 |
D.鸿德堂因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被“我”当作多伦路的地标。 |
E.多伦美术馆在多伦路上显得突兀,与文化名人街不协调。
F.多伦路因冠名为“文化名人街”而成为“百年上海滩”的“软名片”。
5.第⑻段中的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6.本文与《胡同文化》的作者对叙写对象在城市发展中的变化都表达了复杂的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评析两者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