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 ti)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徙:调职 |
B.若令执先臣故事执:继承,发扬 |
C.少贫不自振振:奋起,振作 |
D.遁还,客巴西遁:逃走,逃逸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
B.①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②作《师说》以贻之。 |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其孰能讥之乎。 |
D.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A.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
B.①伏惟天子哀怜之;②益骜放不自修。 |
C.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白常侍帝。 |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 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
B.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 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 坐在船中。 |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 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
D.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 |
骜不训,尝尝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2分)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2分)
(3)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2分)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选出下列对第1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
2.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
点的一项
A.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D.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2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
B.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
D.《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
请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以对联的形式填空。(5分)
有一天,萧颖士与戴叙伦来到一个叫白店的地方,见一只白公鸡正引颈高啼。萧颖士随口吟道:“白店白鸡啼白昼。”他叫戴叙伦对下联。戴叙伦边走边想,想不出对句。太阳偏西时,他们来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忽见一条黄狗,戴叙伦灵机一动,就对出了下联:“————(1)-------- ” 萧颖士又出了上联:“苇杆织席席盖苇。”戴叙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走过,边走边用皮鞭轻轻打牛,于是对道: “ (2) ”
(1)、
(2)、
将下面几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可以适当增减个别词语。(3分)
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②函谷关是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 ③3月30日,一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道德经》。 ④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道教始祖老子诞辰2581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进行。
默写名句(8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 铁马秋风大散关
3.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
4. _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5.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
7.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词作,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烟如织”“伤心碧”写出了游子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2.试品析“长亭更短亭”一句中“更”的意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