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葬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以之命:命名

B.妃辄之沮:通“阻”,阻止

C.宰惊愧,拜曰谢:感谢

D.为僚佐辟:征召

2.下列句中弧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解金龟换酒

B.所业投贺知章

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行将何治天下乎

C.帝喜,赐食,亲调羹

D.白长笑

将,信必不留             有德于天惠于民

3.下列句中补充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使高力士脱靴

B.(白)恳求还山

C.怒,引(白)至庭下曰

D.见郭子仪,(郭子仪)奇之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白“豪放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 ②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③白长笑而去              ④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⑤乘醉跨驴经县治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傍若无人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5.下列的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贺知章读到李白诗作《蜀道难》时,赞叹李白是贬谪到人间的仙。

B.李白不畏权贵作诗《清平调》来讽刺杨贵妃,从而得罪了贵妃。

C.唐玄宗每每想要赐官于李白,却因杨贵妃的记恨而被阻止。

D.李白曾救过郭子仪,当李白受难时,郭子仪想尽办法帮助他。

 

1.C 2.A 3.D 4.B 5.B 【解析】 1.道歉 2.A“乃”均为表示顺接,“于是,便”;B“以”:把/凭;C中“为”:替,给/做,担任;D“而”:表修饰/表并列 3.见郭子仪,(白)奇之 4.①句是陈述事实;②③⑤⑥均是直接表现李白那豪放不羁的自由精神境界;④是陈述事实 5.李白并不是因为作了《清平调》而得罪了贵妃,而是因为高力士从中挑拨,故意摘出其中的诗句来激怒杨贵妃 附:文言文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给李白起名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后)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相互欢乐,还在玄宗面前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每当玄宗要授官给李白时,杨贵妃总要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街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于世。有人说,李白,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文,完成小题。

①为了克服诗歌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

②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也是欣赏诗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或者叫做训练。当读到  a (朝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

③由于诗歌极精练,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找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例如采菊东篱,心境悠然与南山相合,情寄东篱之外。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富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未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夜半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有趣的是,这种由具体的诗句引发的情思,其具体性可以因欣赏者的不同际遇而各不相同。它既有稳定性,又有随意性。例如那悠悠的钟声造成的余韵,大体上总与羁旅客子的愁思有关。至于它在欣赏者心中所唤起的具体的情感,则是难以确定的,有人可因半生飘零而感慨;有人可能思念老母娇妻;有人也许为友情的离弃而痛苦;也许为了疾病,也许为了惜逝……但那浮动在落月渔火的微茫中的一缕轻愁,则是相同的。

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人们读李后主b (姓名)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繁华失落的哀伤。他们对这首词的感受一般也被限定在追怀往昔的范围之内,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亡国之君的哀怨,而变成了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惆怅、失落的情怀的寄托。

⑤由于诗歌形象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简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广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这种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

⑥还有我们读诗时会感觉到,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这种现象在欣赏古典诗歌中更为普遍。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短诗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思念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跳到了想象中的未来,是团聚时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思绵绵的雨夜。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联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谢冕《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有删改)

1.给文中a、b两处填空。(2分)

2.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A.凡优秀的诗篇都是有话不直说,只是间接地向读者灌输。

B.“天女散花”的比喻意在说明诗人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自由度。

C.诗句在欣赏者心中唤起的具体情感由其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决定。

D.欣赏诗歌时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必然意味着诗歌的贫乏。

E. 在欣赏古典诗歌时,我们会觉得语言不连贯,具有跳跃性。

3.作者提出,欣赏诗歌时要有必经的一道“工序”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训练”,这道“工序”和这种“训练”各是什么?(5分)

工序:             训练:             

4.第④段画线句中的“重新创造”都包含哪些内容?(6分)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审何得此绢

B.令入来

袭谓主君言无异虎狼 素不学问

C.曹力排肃简,得罪去

D.抱琵琶半遮面

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匿主家     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余阵兮躐余行

B.相复几许

左顾鲜卑一三十年

C.烟涛微茫难求

D.匪我期,子无良媒

低眉手续续弹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