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诗文名篇名句默写题。(答对一空1分)(10分) 1.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诗文名篇名句默写题。(答对一空1分)(10分)

1.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1.小乔初嫁了,强虏(樯橹)灰飞烟灭 2.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3.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7分)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①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②摇落:零落。

1.诗人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8分)

虞荔,字山拔,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垂,垂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又尝过徽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剌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郞,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生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吾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卷十九》有删改)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徽士何胤过:责备

B.相钦重雅:向来

C.淡然无营:谋求

D.当时之荣:认为……是荣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故不列于后焉

B.王荔有高尚之志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

C.荔制碑乃敕宝应求寄

D.居止俭素文帝哀而谓曰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     )

①荔辞日:“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②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

③荔乃制碑,奏上                 ④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⑥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     )

①荔辞日:“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②唯荔与顾协淡然以退,居于西省

③荔乃制碑,奏上                 ④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⑥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垂甚异之。

②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共15分)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4分)

2.结合作品,请简要概括“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3.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

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4分。

谈古论今说“领导挨骂”

马九器

①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无人骂?”人无完人,自古以来,掌握权力的官员,少不了被人说三道四、指桑骂槐,尤其是权力地位越显赫,好比圆越大和外界接触面越广一样,就越容易遭人非议。一些领导挨骂后,怒不可遏,比如那个周厉王,有的是办法让骂他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或者闭嘴,目的是达到了:人人都成了哑巴,见面也只是“道路以目”,可结果呢?不出三年,他就被赶下台流放了。有的领导即使挨骂,也常常能冷静地从“骂”中取长补短,比如魏征常年犯颜直上,唐太宗就算气得吹胡子瞪眼,终究还是能察纳雅言。

②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挨骂”,体现了他的胸襟肚量;一个官员领导如何对待“挨骂”,则体现了他的政治道德水平。

③从去年到今年,全国陆陆续续发生了一系列“官员领导挨骂”的新闻,远的如重庆的“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海南“儋州网案”,近的如“陕西志丹的短信黄段子案”。除了“彭水诗案”得到善终外,其余都以“骂人者被严惩”而告终。

④如果放在古代,小小百姓敢拿官老爷开涮,别说老爷治你罪没人喊冤,就是百姓们自己也要奚落你一番:官尊民微,天经地义,向来如此。不过,现在是21世纪了,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反封建与科学民主的洗礼,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法治、自由、宪政等普世价值观熏陶,闻听此事,笔者感到万分惋惜,不是为那些胆大包天的“骂人小吏小民”,而是为挨骂的那些个领导:一次多好的展现现代政治胸襟与风采的机会,竟然不幸被几缕封建式的做派所糟蹋。

⑤我不知道前述动辄对“骂领导者”举起诽谤大棒的官员领导们是否博览群书,是否读史,想来作为为官一方的政治精英,不从浩瀚的历史里攫取安邦惠民的从政规律,不明史知兴替正衣冠,说不过去吧。那不妨和他们一起唠唠历史。

⑥春秋战国时,郑国有国人聚集议论政府的“乡校”,大概是百姓言辞犀利毫不留情,如同现在网民议政时的肆无忌惮,所以有官员恼羞成怒要关闭“乡校”。郑国丞相子产知道后是这么看这件事情的: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翻译成经典白话文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⑦子产先生的政治道德很有现代味儿,作为一个公权掌握者,权力来自于人民,自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的人民包括他的同僚、同级、下级,这里的监督包括对他的批评、对他的辱骂。无论这种批评辱骂有没有道理和根据,它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意见表达渠道不畅通后的另类表达。其实,出现这类表达本身也多少说明“挨骂者”自身的不足,想一想,为什么没有人拿包拯、海瑞恶搞,没有人拿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编段子?因为他们身正影直、高风亮节,所以人们打心眼里敬重,而屡屡成为恶搞或编段子看笑话对象的领导官员,别恼羞成怒下“诽谤罪”的定论,先拿自己比对一下那些受人敬重的领导楷模才是。

⑧美国总统杰斐逊挨了一场恶骂后说:“他们选中了我来担任这一荣誉的角色,我将保护他们造谣与诽谤的权利,而且我仍将珍视这一权利的继续维持……如果一个政府在批评面前站不起来,就该倒台。”

⑨无论是子产还是杰斐逊,他们对待“挨骂”的本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道出了一种政治规律——权力和监督之间如何实现一种平衡。作为官员领导,他必然是一位公众人物,他被赋予了掌握公权的特权,而权力是一柄天然的双刃剑,要遏制剑的恶刃,必然要在“受监督批评”层面让出相当的权利,以此达到公权不偏不倚的平衡。

⑩其实,官员领导要想少挨骂直至不挨骂并不难,无非是做人从政常记百姓之苦、牢记法律之严、永记权力之源。那些动辄对“挨骂”大发雷霆,以权力之剑对骂人者举起狼牙棒的官员领导,显然外表披着西装革履的现代外衣,骨子里还弥漫散发着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腐尸味

(选自“中华杂文网”《非常杂文》,有删节)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官员地位越高,挨的骂也就越多。

B.自古至今,中国的官员容不得百姓“开骂”。

C.怕骂的官员往往不读书或少读书。

D.子产的政治道德观很有现代味儿,体现了广阔的政治胸襟。

E.美国总统杰斐逊对待评判的态度体现了鲜明的民主观念,他的胸襟比子产更广阔。

F.实现监督与权力之间的平衡,是一种政治规律。

2.本文援引的例子很丰富,下面对所引例子理解正确的项是(     )(2分)

A.举周厉王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论证“掌握权利的官员,容易遭人非议”这一观点。

B.唐太宗尽管常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能察纳雅言,因为他身正影直,高风亮节。

C.全国发生的一系列“官员领导挨骂”的新闻说明领导正确接受挨骂的民主风气已

形成。

D.举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受人尊重的例子说明掌握公权的人,要经得起人民的监督。

3.请联系上文概括第⑩自然段作者所说的现代某些领导还“散发着封建时代的‘官老爷’腐尸味”的具体表现。 (3分)

4.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官员领导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挨骂现象?分条概括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观点。(4分)

 

查看答案

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比去,以手阖门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距关,毋内诸侯 /来吾道夫先路也

2.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秦孝公据崤函之至于颠覆,理宜然

B.则胜负之,存亡之理景公召而之曰

C.因利便,宰割天下彼垝垣,以望复关

D.非能水也,而江河可以横峨眉颠

3.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填然鼓,兵刃既接夫子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犹且从师而问则将用彼相矣?

C.冰,水之,而寒于水身死国灭,天下笑

D.作《师说》贻之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客有吹洞箫者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⑦甚矣,汝之不恵          ⑧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⑨而彼且奚适也            ⑩是社稷之臣也

A.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⑩

B.①⑩/②⑨/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⑩

D.①③⑩/②⑨/④/⑤⑧/⑥⑦

5.对下列划线固定结构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译为“为什么……呢”)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C.无乃尔是过?(译为“难道……吗”)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用来……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