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小题。
照夜白
刘墉
十五年前,她丈夫去世之后,每次朋友操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她的儿子想必也知道,提到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私立的学费不低,也自信满满:“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干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韩干照夜白?韩干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吭气,慢慢打开手卷,没看两尺,已经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
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孜孜地指着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耶!”
我犹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着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
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
“确定!这是伪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
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着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干画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一下子崩溃,所以拼命用功,一路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来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我的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雪花……
1.从小说的相关描写来看,母亲听“我”说她家藏的《韩干照夜白》是假的之后,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变化?(4分)
2.小说中的儿子早就知道家藏的这幅画是假的,为什么他说“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5分)
3.小说末尾,写“我”为要不要告诉那位男士“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而颇费踌躇。你认为该不该告诉?说说你的看法。(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经典新编与文化啃老
程秋生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选自2010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倘若少了四大名著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
B.改编“经典”作品,需要渊博的知识,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否则是很难成功的。 |
C.现在影视圈改编的电视剧,有一种“长”的倾向,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剧。 |
D.文化啃老,就是争夺古人遗址,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 |
E.“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这是人们达成的共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影视圈有些人因受金钱驱动,利益所致,因而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的改编出现。 |
B.改编经典,如果在意于“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就会弄得那些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 |
C.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背后暗藏着厚古薄今、追求政绩等诸多动机。 |
D.由于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所以他们就敢于胡编乱造。 |
3.怎样避免“经典改编”和“文化啃老”急功近利的做法?(4分)
4.结合全文简要说说出现文化“啃老”的原因。(4分)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杨柳作为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从先秦到汉唐时期, , 。这不仅同北方生态环境的整体衰退有关,而且 ,同时 。杨柳作为江南意象, ,典型地体现了江南区域文化的美学意义。
①也是建立在社会经济、文化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基础之上
②对杨柳的吟咏多体现北方地域色彩
③包含了物华繁茂、水乡清柔和风俗奢乐的象征意蕴
④晚唐以来却越来越具有江南水乡的气息
⑤和杨柳品种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A.③④①②⑤ |
B.②④①⑤③ |
C.②④⑤①③ |
D.③④①⑤②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清晰、准确的一项是( )
A.松上集团的财务总监钱无忌背着董事长和副董事长把两笔货款存进了银行的私人账户。 |
B.能否抓住超导技术发展提供的历史性的机会、争取在这一新兴高技术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我国超导技术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C.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召开,使同学们都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
D.为了减少亏损,该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原来1000盒豆腐允许损坏2盒,现在这个标准降低到0.2盒,损耗率从千分之二减到万分之二。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马诺说:“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她的这个说法,引起了现场有关人士以及网友的激烈争议。有人支持,认为追求金钱、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她说出了一些人不敢说的话;有人反对,认为她把金钱、把优越的物质生活摆在第一位,这突破了传统道德的底线。
请你以“比金钱更重要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依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之意。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