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

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指瑕》以其失擿:挑出错误。

B.勃戏为文英王鸡檄:用檄文声讨。

C.勃往,渡海溺水省:探视,问候。

D.官奴曹达罪,匿勃所抵:抵偿。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句是(    )(3分)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鸡,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4分)

(2)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3分)

(3)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3分)

 

1.D 2.A 3.D 4.(1)王勃被废黜后,客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2)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事情败露应当诛杀,恰逢遇赦只免除了官职。 (3)于是拿出纸笔——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有人敢担当,到王勃面前时,他爽快应允没有推辞。 【解析】 1.抵:犯。抵罪:犯罪 2.④⑥分别是都督、崔融与张说等人以王勃的评论;③是沛王的举动,间接表现王勃的文才 3.“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否公允不能从催融与张说等人的评语中看出,其闪,杨、卢、骆等人的文采远不及王的说法也不合原意 4.(1)被动句1分、“客”1分、“见”1分、语句通顺1分(2)“会、除”一字1分,句子通顺得1分(3)“因、沆然”一词1分,句子通顺得1分 附文言文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时就擅长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作注的《汉书》, 读后便写了《指瑕》一文来指摘其中的错误。麟德初年,刘祥道巡察关内,王勃上书自荐,刘祥道(极为欣赏)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对策中成绩优异。未及成年,便被授予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征召他担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完成后,沛王非常爱惜器重他。当时,诸王都喜爱斗鸡,王勃便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高宗看到后大怒:“这是想要挑拨诸王们的关系。”把他斥退出府。王勃被废黜后,客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听说虢州多药草,就请求补任虢州参军。因恃才傲物,被同僚们嫉恨。官奴曹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掉了曹达。事情后来被发觉,按律当诛,恰逢遇赦仅免除了官职。勃父福畤,担任雍州司功参军,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贬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视,渡海溺水,惊悸过度,回来后不久死去,终年二十九岁。 当初(省亲时),王勃取道经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提前就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在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于是拿出纸笔一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人敢当,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都督很生气,起身换衣服去休息,派下属等候了的文章写好(一句)就向自己报告。报告几次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让人感到惊奇,于是惊讶地说:“真是一位天才啊!”便请他完整地写成,最后非常高兴地结束宴席。王勃写文章,并非开始时就进行精心构思深思熟虑,先磨上数升墨,然后酣畅地饮酒,拉过被子盖上脸就睡,睡醒了,拿过笔一挥而就,一个字也不需要改动,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欢著书。当初,王勃祖父王通,就是隋朝末斯白牛溪的一位教授,其门人众多。曾经从汉历魏到晋作书一百二十篇,来续写古《尚书》,后来丢失了序文,仅留下名录而没有书(内容)的有十篇,王勃补写了缺失亡逸的,最后定稿二十五篇。常说(会医术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医术,当时长安曹安有秘术,王勃跟他学与他交往,完全学到他的精髓。曾经读《易经》,晚上做梦仿佛有人告诉说:“《易经》中有太极,你认真思考一下吧。”醒后就写下了《易发挥》数篇,写到《晋卦》时,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齐名,天下人称他们为“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论王勃等人时说:“王勃的文章气势宏大奔入,不是一般人所能赶得上的,杨炯、卢照邻还尚可以企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把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成年后的奥巴马在自己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披露,由于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并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  

奥巴马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  

经过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行动,奥巴马决定适时参加选举政治,直至当选联邦参议员。 2007年2月10日 ,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 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他的参选演说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  

2008年11月5日 ,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生逢其时,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道刚愎、支持率极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在美国人看来,奥巴马由白人祖父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非洲裔社区做基层工作,他的经历代表了美国一代的梦想。  

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  

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但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面临“历史性的危机”,“这场危机是长期形成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他补充说:“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许多专家现在相信,我们明年可能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作。”  

节选自《奥巴马传》

1.归纳概括奥巴马的生活经历。(6分)

2.奥巴马决定参加总统竞选时,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用意是什么?(6分)

3.根据文意,概括奥巴马竞选获胜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6分)

以下是从某中学生的作文中摘录的片断,它可以代表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请评论这种语言现象。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要超过60字。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FC……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B.今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3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C.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D.本学期来,部分同学面对自己暂时落后的局面踌躇满志,意气昂扬,坚持不懈地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越州赵公救灾记》节选)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越州赵公知:主持

B.灾所者几乡被:遭受

C.僧道士食之粟羡:羡慕

D.官为不足用也计:考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前民未饥蚓无爪牙

B.之告富人如姬公子泣

C.告以去其家者勿给则知明行无过矣

D.忧其流亡也不出,火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百姓还未闹饥荒之前,赵公就写信给属下各县,调查了解,周密布置。

B.赵公担心受灾百姓领取粮食时相互拥挤,要求男女分日领取,每人一次领取两天的粮食。

C.赵公估计发粮的官吏不够使用,于是把没有实职而居住在境内的官吏召集起来,让他们参与发放救灾粮食。

D.面对旱灾,赵公采取了多种救灾措施,其中有免费发放救灾粮食、以工代赈、鼓励借贷和救养遗弃儿童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3分)

⑵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4分)

⑶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从雕花匠到画匠

光绪四年,父亲打听得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要领个徒弟。托人去说,一说就成功了。

这位周师傅,在白石铺一带,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绝技。我跟着他学,他也耐心地教我。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味。

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千篇一律。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果子或花木。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造出许多新花样,果然人人都夸。

光绪八年,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仔细看了一遍,实在是好。向主顾借了来,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纸、颜料和毛笔,晚上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十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了。

一位远房本家,名叫齐铁珊的,他很关心我的画。有一次,他对我说:“萧芗陔快到我哥哥家里来画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为师!”这位萧师傅,纸扎匠出身,画像是湘潭第一。我就到他家去拜师。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画像这一项,就算初入门径了。

光绪十五年刚过年,我第一次见到寿三爷。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

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少蕃,学问很好,也是湘潭的名士。吃午饭的时候,寿三爷说:“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吃过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

少蕃师对我说:“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诗的一道,本是易学难工,就看你有心没心了!”我小时候读过《千家诗》,几乎全部能背出来,读了《唐诗三百首》,上口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读得很有味。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还时常给我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读书的同时,我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花鸟草虫。他对我说:“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我常常画了画,拿给沁园师看,他都给我题上了诗。他还对我说:“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那时正是三月天气,牡丹盛开。沁园师约集诗会同人,赏花赋诗,他也叫我加入。我放大了胆子,作了一首。沁园师看了,念道:“‘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谭的韵,也押得很稳。”这一炮,居然放响,是我料想不到的。我在胡家,读书学画,有吃有住,心境安适得很,眼界也广阔多了,只是总想起家里的光景。那时照相还没盛行,画像这一行生意是很好的。沁园师知道我这个意思,到处给我吹嘘,附近的人都来请我去画。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人家叫我画细的,就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又省事,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

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祖母笑着对我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

1.文中提及齐白石哪几次重要的学艺经历,促成他从雕花匠转变为画匠?(6分)

2.齐白石曾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来告诫学生要跳出老套,立志创新。文中他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6分)

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尾段蕴含哪些情感?(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