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新疆事务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新疆事务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插手。中方要求日方切实尊重中方的重大关切,采取措施消除恶劣影响,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B.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书能否被大家喜欢,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20多岁的我阅历不够丰富,文章难免青涩一些。

C.“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等18所高校的博物馆组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当选为首届“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理事会理事长。

D.今年本市共有7.34万余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2547人,降幅约为3.3%,录取率将稳定在80%左右。从已公布今年在京招生计划的高校来看,其计划减少比例均慢于考生减少幅度,考生报考形式比较乐观。

 

A 【解析】B. “对”缺少宾语中心语 C.句式杂糅 D.“今年”放在“已公布”之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爱干净在这所学校是出了名的,办公桌上的各种物件总是摆放得有条不紊

B.仅仅过了10分钟,尚未回过神来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已成了瓮中捉鳖

C.不多会儿,外边闹得沸反盈天,一片声地喊着“捉贼,捉贼!”

D.去年春游活动时,我们大家坐在草地上谈笑自若,非常开心。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诀窍暴躁孛老良辰美景

B.万籁自诩赊帐礼尚往来

C.脚镣湮没淹没功亏一匮

D.鬼计辍学徜徉前合后偃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怨(mán)差(cēn)空来风(xuè)繁文节(rù)

B.罗(qǐ)噪(guō)纨绔(wán kù)祸(héng)

C.拘(nì)步(guī)口(ào)离之箭(xián)

D.的(chǎn)堂(cí)道(guàn)轻怕重(ni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苦 斋 记

刘 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龙泉县属处州府管辖。②岩崿(è):山崖。

③瀄滵(jié mì):水疾流的样子。④吹沙:鱼名。似鲫鱼而小,常张口吹沙,故名。

⑤箨(tuò):笋壳。⑥御:用。莲藋:谓用蓬蒿、藋草来垫盖。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蜂其间巢:筑巢

B.初食颇苦难苦难:很苦以至难以下咽

C.降而临清泠或:有时

D.籍柔覆之躯温:温暖

2.下列各组句子里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剑溪之水出余谪于黄,过岐亭,适见

B.而不知苦生乐夫祸患常积忽微

C.莫不族布罗生惜其用武不终也

D.吾闻井甘竭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三组,都能说明“乐与苦,相为倚伏”的一项是(     )

①初食颇苦难,久之弥觉其甘

②其槚荼亦于常荼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⑤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⑥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4分)

(2)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4分)

(3)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1)秋天来了,山野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里外表抹上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2)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穗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这一穗金黄注定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了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寒风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卸下戏装,洗去铅华,走在街市上,纯粹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一个人不能在戏台上待着太久,生活被理想化了,虚饰的成分让人忘了本质的部分,想不起戏台是临时搭起的,谢幕之后就要瓦解。

(3)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上开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经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他们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忠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透着一种惬意。看来,只有希望不落空,眉宇间才有笑意。

(4)一本书在春风、夏雨中展开,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画上了句号。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白日瞳孔里也跃动着两团火焰。在乡村写作,笔下透着蔬笋气,节奏也比上一个章节慢了。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辉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态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

(5)秋风残照下的文字要比温润阳春时的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的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6)渐渐成为一个晚秋爱好者。从枝头泛黄到飘落,抵达地面时已呈现着冬日的节奏。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草草作一幅小品,荒率、清寒,透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是清朗的。一些被春日的繁枝茂叶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和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我仍然记得在秋日里修订春日里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7)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他们止步于初秋。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中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

1.文章第1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情趣,试从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加以赏析。(5分)

2.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秋日的灯盏”的含义。(6分)

3.试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6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1)段中有关螳螂划浆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秋日独特的韵味,作者观察细致独到,用词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B.第(3)段最后一句:“看来,只有希望不落空,眉宇间才有笑意”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

C.最后一段作者说“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表明作者是相信宿命的。

D.文中主要采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语意隽永,读来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

E、在作者眼中,秋日是安静而美好的,拥有着将生命发挥至极致的美。文中的秋日既是指自然之秋,也是指人生之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