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台湾作家九把刀说:“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台湾作家九把刀说:“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即使跌倒了,姿势也会很豪迈。”

电影《老男孩》中有这样一句话:“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你的梦想是什么?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忘却吗?有因为现实的阻碍而放弃吗?

请以“梦想”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700字。

 

略 【解析】梦想,是前进步伐的加速器,是奋起飞腾的双翼,是创造明日辉煌的“魔棒”!青年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激扬文字,浪遏飞舟,对未来充满憧憬,对人生溢满期盼。因此,“梦想”这个话题,对高一学生而言还是有话可说、有文可写的。 思想要向上。“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这一要求一直是历年高考语文考纲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写作此话题时必须注意的层面,这一点也是对文章立意的要求。因为“思想”是文章的基石,也是文章的“命脉”,直接决定着文章的优劣成败,所以对文章“思想”层面的要求应成为我们写文章时首先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人生观、个人经历以及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不同,每个人对“梦想”的设想也不同,大多数人对未来抱有美好的设想,但也不排除极个别同学因受不良思想影响而对人生抱有厌倦的情绪、或因压力过大而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像此种“厌倦与“悲观”的情绪,只是对生活的片面解读,不是生活的“主流”,不应流露在文章中。正如题目所言,“有了梦想,才有动力;有了梦想,才有可能;有了梦想,才有发展;有了梦想,才有明天”,我们青年学生对明天应当充满希望、充满渴盼,应该用文章表现出我们的魄力与朝气,体现出我们昂扬、奋发、健康的思想。要克服把生活中的小愿望,小目标作为大梦想去立意的错误做法。摒弃那些灰色的、阴暗的、消极的、自私的、狭隘的梦想入文。同时还要注意“梦想”和“空想”的区别,不要把“梦想”写成“空想”。 文体要活络。此题为话题作文,文体自然是不限的。我们在写作时要突破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的限制,选择小小说、戏剧、BBS、演讲稿、日记、电视栏目、人物访谈等多种新颖文体入文,以期在形式先给读者造成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获得读者的青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微博”下定义。(60字以内)(4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微博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2.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斯固百世之遇也。

3.亦余心之所善兮,                      

4.长太息以掩涕兮,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查看答案

阅读白朴的《天净沙》,完成小题。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对这两支曲子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风”,这里指春天和煦的微风,此句形象地描绘了温馨可人的春日景象。

B.“飞红”指飞花,与词人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中的“飞红”意思相同。

C.“飞鸿”句,写一只鸿雁掠过天空,此一笔使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并产生动感。

D.“白草”句中的“白”是白色的意思,与青山绿水直接组合,具有视觉美感。

2.对这两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曲的构思明显受到唐诗宋词的影响,并多处化用唐诗宋词的意境,组成一幅春天的绚丽图画。

B.《春》曲中啼莺舞燕、流水飞红具有动态美,和风、杨柳、帘栊、秋千能引起读者产生美妙丰富的联想。

C.《秋》曲善于搭配色调,艳丽的色彩与清淡的色彩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日图景。

D.《秋》曲完全突破传统诗词悲秋的格局,撷取最富北国秋野特征的景物,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色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崤山以东

B.告以事具:详细

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之活:存活,生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善遇之击沛公于坐

B.击破沛公军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

C.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具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 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4.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的心理状态。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民族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惟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②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③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④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大体上说,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中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1.选文第二段中写道:“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此句中“如此”指代什么?(2分)

2.文化传统的特点有哪些?(3分)

3.“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