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座地理位置非常独特的房子。...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美国俄亥俄州有一座地理位置非常独特的房子。下雨时,落在屋顶北侧的雨水与下面的小溪会合后,流进安大略湖,然后汇入位于加拿大圣劳伦斯湾。而落在屋顶南侧的雨水,最终流入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

在这座房子的屋脊处,两边雨水看似近在咫尺的南北侧,因为雨水最终落下位置的不同,却把将来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拉开了几千英里。

令人惊讶的是,决定这些雨水最终去向的,不过是雨天从屋顶轻拂而过的一缕微风。

一滴雨水的遭遇竟是如此的奇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吗?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素而影响了一个人,甚至改变一生。

请以“雨水的落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700,不得抄袭。

 

略 【解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根据给出的材料,雨水的最终落下的位置,取决于“雨天从屋顶轻拂而过的一缕微风”,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因素”,再注意关键句“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素而影响了一个人,甚至改变一生”,可得出文章的的立意——一个小小的因素而影响了一个人,甚至改变一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4分)

中西方的叙事风格有较大的差异。如在时间顺序的排列上,中国的习惯是“年、月、日”,而西方的习惯是“日、月、年”。西方的叙事重倒叙,从一人一事开始,倒叙着介绍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中国的叙事则重预叙,即预言式的叙事,冥冥中一切都有定数,用大时空来包容小时空。在创世神话中女娲抟土造人,造出的是谁,姓名没有交代,性别也含混,总之是“一群”。在西方流行的《圣经》就不同,上帝造出来的是有名字记载的亚当、夏娃,而且具体到从男的身上取一根肋骨造女人。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4分)

1.               ,来者犹可追。(《论语》)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4.《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5.               ,死当结草。(《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读李翱文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 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注:①韩,即上文的“韩侍郎”,韩愈曾官吏部仕郎。

②韩愈曾作《感二鸟赋》。求仕不得的韩愈,在归乡途中,见有人笼白乌、白鹆西行送给天子,韩愈深有感触,联想到自己饱读诗书、身怀抱负,却不得名于荐书,而这两只鸟只不过有华丽的羽毛,反得如此光耀,感物伤生,心中极为苦涩。

③神尧:唐代对唐高祖李渊的尊称。

④脱:倘若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中庸》之义尔疏:说明,注释

B.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通“俊”,才智出众的人

C.又神尧以一旅取天下怪:责怪

D.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远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2.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作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B.推是心,使光荣饱某所,母立于兹

C.视予心不然兮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可叹夫师道之不传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写《读李翱文》,实际上是借李翱文表达自己的忧时之心,由李翱所处的时代联系到北宋当时的现状。

B.所谓读李翱文,主要是读李翱的《幽怀赋》,先写对李翱《复性论》《与韩侍郎荐贤书》的看法是为了突出《幽怀赋》的不俗。

C.文中将李翱与韩愈加以比较,主要目的是为了批评韩愈没有忧国忧民之正义心。

D.文末作者愤慨地说“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4.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2分)

(2)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⑴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⑵安德来公爵穿着骑兵上校的白军服、高统袜、低口鞋,显得活泼愉快,站在圈子里面的行列里,离罗斯托夫家的人不远。非尔号夫男爵对他说起预定在明天举行的国务会议的第一次会议。安德来公爵是一个斯撇然斯基亲近的、参与法规委员会的工作的人,能够说出明天会议的可靠消息,关于这个,正有各种流言在散布。但他没有听非尔号夫对他所说的话,时而望望皇帝,时而望望准备跳舞却没有决心走进圈子里去的人们。

⑶安德来公爵注意着那些在皇帝面前怯场的男人,以及那些因为希望被邀请而焦急的女人。

⑷彼埃尔走到安德来公爵面前,抓住他的手。

⑸“您总是在跳舞。我的protégée[被保护人],年轻的罗斯托娃来了,您请她跳吧,”他说。

⑹“在哪里?”保尔康斯基问。“对不起,”他向男爵说,“这些话我们留在别的地方再说完吧,在舞会上应该跳舞。”他按照彼埃尔给他指出的方向走上前去。娜塔莎那张失望的、焦急的脸映入了安德来公爵的眼帘里。他认出了她,猜中了她的心情,明白了她是初次露面,想起她在窗子上所说的话,于是他带着愉快的脸色朝罗斯托娃伯爵夫人面前走去。

⑺“让我向您介绍我的女儿,”伯爵夫人红着脸说。

⑻“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安德来公爵恭敬地低低地鞠着躬说,和撇隆斯卡雅说他粗鲁恰恰完全相反,他走到娜塔莎面前,还未说完邀请跳舞的话,就伸出手去搂抱她的腰。他提议跳华姿舞。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⑼“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他们是走进圈子里面去的第二对。

⑽安德来公爵是当时舞会中跳得最好的人之一。娜塔莎也跳得好极了。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⑾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1.结合文意,请写出划线句中 “失望”和“狂喜”的具体含义。(2分)

2.第⑼段娜塔莎说出“我等你好久了”这样的话,符合她的性格吗?请找出理由简要分析。(3分)

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第⑾段爱伦这一形象的作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修养的非知识化途径

在老庄看来,自然、天然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所有真实的和真正的美德是自然而然的。美德是不能有意去学习的东西,一旦有意安排,它们就全变假了,完全是一种人为的了。所以庄子说“不学”,一切要自然而然,不要人为操作。学来的并不都是有益的,最后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伤害。

道德修养不能是“学”的方式,只能是“不学”的方式,要通过非知识化的路径进行。关于如何做到“不学”而能够提升道德境界,庄子提出了“坐忘”“心斋”“悬解”“见独”四种方法。

“坐忘”就是坐在那里,静下心来,把由生理所激起的贪欲以及自己的心智作用所产生的虚伪、狡诈都忘掉。简言之,坐忘就是要克服贪欲以及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回归道德的自然状态。

“心斋”,简单地说,就是使心处于虚静的状态,没有有关经验世界的种种计较的、区别的知识,把关于分别、判断、计较的经验内容减损到最低程度。坐忘与心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那就是克服知识与经验内容对道德的影响,通过摆脱知识和经验对人的负面作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悬解”就是从外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外物是指一切非自然的东西,既指物质方面的,也指教育过程中从外部灌输的道德知识。与物欲一样,道德知识也对人的内心构成束缚,只有将其排除才能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

“见独”就是心中体悟到了大道,提升到了道德的境界。当人将天下的得失、世间的事物乃至自己的生死都排除到心外,达到心中无一物的时候,才能进入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地。在庄子看来,道德教育只能是这种排除欲望、外在影响的方法,而不是以外部输入某种知识、约束欲望从而实现道德提升的方法。简言之,应该是以“疏”为主的方法,而不是约束、制约这类以“堵”为主的方法。

通过与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相对的做减法的方法,最终可以进入纯粹的道德状态。人的道德境界提升的目标就是恢复到宇宙本初的层次,恢复到大道没有遭到破坏的层次。这种提升必然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将道德境界恢复到宇宙最初时的情形就能保持虚静,能保持虚静就能具备宽大的胸怀,没有是非爱憎之分,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样的人看似愚昧糊涂,实际上拥有最完美的德性。

由上可知,在道家老庄的主张中,道德知识是一种与自然科学知识发展方向截然相反的知识,这种知识并不是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道德修养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发展路径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逐渐积累、不断增加的路径,知识越多,学问越大,能力越强,它遵循的是“学”的规律;而道德修养则是一种逐渐减损的路径,它最佳的路径不是通过增加道德知识来提升道德水准,而是通过减损物欲,实现内心的自由来提升道德水准,它遵循的是“不学”的规律。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知识学习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道德问题,反而会使道德问题的解决走上一个错误的轨道。

1.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非知识化路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忘”和“心斋”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让心处在虚静的状态下,克服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B.“悬解”的过程,就是解除外物束缚的过程,这种外物,既有对物质的贪欲,也有从外部灌输的道德知识,摆脱束缚,人才能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C.“见独”就是心中体悟到了大道,以“疏”为主的方法,进入纯粹、和谐、高尚的道德境地。

D.“坐忘”“心斋”的目的是克服贪欲及外在环境对道德的不良影响,而“悬解”“见独”的目的是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然、天然是庄子认为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果有意安排进行道德教育,就会破坏这种基本原则,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一种负担、一种伤害。

B.“坐忘”“心斋”“悬解”“见独”都是在“不学”的状态下实现人的道德提升的方法,它们的实践过程往往由先而后,由易到难。

C.在庄子看来,道德知识的提升需要做减法,而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则需要做加法,二者之间相互矛盾,完全对立。

D.一个人道德境界达到了宇宙本初的层次和大道没有遭到破坏的层次,那么,他虽然愚昧糊涂,却拥有最完美的品德。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真正的美德是不需要有意学习的东西,人为地教育他人操纵、控制、管理自己,会把本于自然的道德变成一种操作,这与庄子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B.人的道德境界提升是一个往后的、回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不需要经过任何主客观的努力,人的境界一旦回归初始就能与天地融为一体。

C.对人的道德提升,庄子主张遵循“不学”的规律,即通过实现心灵自由来完成道德提升,从而减损物欲,解决困惑。

D.通过知识化途径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因此应大力提倡人为道德教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