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

作文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常常会遭遇风雨,难道不也应该迎向它吗?请以“迎向风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略 【解析】人生好比在原始森林里行走,前方的世界是未知的,我们随时都会遇上危险,存挫折`困难.但面对这狂风骤雨,我们应该怎样抉择,是迎难而上?亦或是后退,躲藏?只要我们拥有无畏的希望,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所以就让我们一起鼓起勇气携手共进,去迎向那风雨吧! 写作时可记叙,写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及努力情况,也可记叙时事或古人中的不怕挫折者。可议论,议论只有勇敢的面对困难,才能化茧成蝶。可抒情,困难不可怕,怕的是不断的坚持,直向成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13分

1.              ,不患贫而患不安。

2.想当年:金戈铁马,                 。

3.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吾将上下而求索

5.吾所以为此者,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7.夫颛臾,                                     ,是社稷之臣也。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

9.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及觉,痛咎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B.①强饮客,客       ②王子皇孙,楼下殿

C.①即引满,        ②引壶觞以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诮责  ②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2.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乡党所笑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   )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曾子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③瞍: 瞎子。            ④殪:杀。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参得罪于大人向:向着,朝向。

B.参来,勿内:通“纳”,使进入。

C.援琴而歌:唱歌。

D.委身以待暴怒委身:放弃身体

2.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两项是  

A.徐而察之

B.垂拱而治

C.索而杀之

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E.太后盛气而揖之    F.父老迎而劳之

3.与“知其体康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吾其还也

C.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E.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F.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1)公起义兵 ,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大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或请籍铣将拒战死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2)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因自锁上变,将江都诣:前往

B.太宗固请,遂之舍:释放

C.宜宽大,以慰远近之心弘:广大

D.直恶阳岭以逼之趋:走,快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诸将皆请停兵待水退必当立功立事,取富贵

B.靖乃率师进,将下峡降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C.铣甚惧,始征兵江南突利可汗不虞

D.拒战岂其愿重为乡党笑(《报任安书》)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靖从小就有文材武略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给自己戴上枷锁,将到朝廷报告重大事变。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用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

B.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定。李靖挥师打败萧铣将领文士弘带的几万精兵。后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纪律严明,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

C.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又渡过南岭,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人唐朝版图。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4分)

(2) 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酒  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泡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4分)

2.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3.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4分)

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它的艺术价值。(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