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神 木 李磊 ①那棵树长得并不特别,在树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神 木

李磊

①那棵树长得并不特别,在树当中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段都算是很平庸的那一种。它生长在一座破败的祠堂背后,像一个躲得并不严实的人,露出一头蓬乱的头发。它一直偷偷摸摸地生长在高墙背后,过了上百年也没有伸出头来。如果不是它的根须穿过墙壁伸到祠堂里来,根本就不会有人在意它的存在,谁会注意一棵貌不惊人、势不惊心,甚至看上去还有些畏畏缩缩的树呢?

②有人曾爬上祠堂,去打探那棵树的尊容:那是一棵驼背的树,主干只有碗口粗,离地不足两米便枝蔓丛生,而且所有枝蔓没有一条是伸直的,都蛇一样在半空中爬行。

③我想象那棵树的样子,觉得它挺有意思。因为它的所有枝桠不分主次,都平等地拥有生长的权力,可是每根枝条的愿望都得到充分表达后,树便没了树的样子。一棵树在没有任何乔木压迫,也没有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只要从墙后伸出头来便可以过上阳光丰足、雨水充沛的日子,而它却始终缩头缩脑,对头顶的风花雪月视而不见。

④我们关注它的那几年里,那树一直保持原状,没有长壮更没有长高,仿佛独立于世界之外。当它身边那些高大的乔木纷纷被委以重任,成为房屋的栋梁时,它却一直安安稳稳地生长在那里,年复一年地枯荣,只是维持生命存在这种状态。这样的日子谁都不知道已经持续了多少年,也没有人知道还要持续多少年。就当这棵树索然无味的生活将永无止境持续下去的时候,突然而来的一场暴风雨,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⑤那场暴风雨带走了村里很多东西,包括一些草垛、一些老树、老屋,还有一些人。人们在清理风暴带走了那些物件时,发现祠堂倒了。我们看清了那棵树,它的根部已有坛口粗,根部以上便扭曲如一棵古虬的老藤。在这块水土丰盈的平原里,坛口的树木早该高耸入云了。于是我想,如果那树不是生在高墙的背后,而生长在人的身边,如果人可以轻易地接近它,随随便便地修剪几斧子,也许它会越过身边的建筑与树木,成为平原的至高点,成为栋梁之材。

可是,如果它真的成为栋梁之材了,它还能站在那里吗?

⑦在重建祠堂时,有人提议将树伐掉,以除后患。而锯条却在进入那棵树的核心区域时猝然迸断。树倒下之后,人们在它核心区域看到的是一种肉红色木质,细致缜密的年轮紧紧地缩在一起,像凝固在岩石里的纹理,可以想象那些年它生长得多么艰难。

⑧树倒了可根还活着,有人毛遂自荐去挖根,可拨开泥土就傻了眼,因为他面对的不是一棵树的根,而是一棵树埋藏在地下的王国。那根不是普通乔木的须状根而是球状根,那根像红薯一样把阳光的能量与泥土的养料都悄然储存在了泥土以下。那树的根系异常浩荡,体积几与树冠等同,连青砖的墙基都被搂抱在怀中。谁能想到看上去那么卑微的一棵树,会有这么浩荡的根呢?

(选自《散文》,有删改)

1.我为什么觉得那棵树“挺有意思”?请概括说明。(3分)

2.请赏析划线句“可是,如果它真的成为栋梁之才了,它还能站在那里吗?”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3分)

3.文章①②两段对这棵树的外形进行具体详细的描写,有什么用意?(4分)

4.本文托物言志,借树喻人,试探究“神木”寄寓了哪些生存智慧。(5分)

 

1.它的所有枝丫都拥有生长的权力;树自己却没有了树的样子;只要从墙头伸出头来便可以享受充足的阳光雨露,而它却始终缩头缩脑。(每点1分) 2.采用假设问句(或反问句),(1分)既引发读者的思考,(1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神木以保持低调和平庸来换取长久的安宁的生存选择的肯定(赞同)。(1分) 3.着意渲染了神木外表的卑微与平庸,(1分)与后文神木的木质缜密、根系浩荡形成对比,(1分)更突出了神木坚韧顽强的内在,(1分)是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写法。(1分) 4.保持低调和平庸的生存状态,储存巨大的能量和养料,具有坚韧顽强的意志。(写出1点得2分,写出2点得4分,写出3点得5分) 【解析】 1.在第三自然段中,“挺有意思”位于开头,可见其总领全段。分析可见本段可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了它的枝桠、它的形状,它的处境。 2.从句式上看,本句属于反问句,反问答案就在句中,主要是引人思考作者的观点,要答出树的性格及在这里的好处。 3.树的外貌很奇特,但没想到他们那么坚韧,会有那么浩荡的根,让人从嘲笑变成尊敬。所以两者既有外貌上的对比,也有情感上的变化对比,这种对比是作者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欲扬先抑。 4.结合全文,看树的外表很平庸,但它的根与干却很强大,说明它具有顽强的意志。人也如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划线字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吴之民方痛心焉是社稷之臣也

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河东亦然

D.是谓天地之义气约为婚姻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襟三江而五湖

B.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

C.宁许以秦曲

D.沛公旦日百余骑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无乃尔是过与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吾属今为之虏也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A.首联起句突兀奇绝。山水、江村,一大一小,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而“尚有村”

传达出的是“斯人已去”的寂寞。在自然界无穷的生命力前,更加重了“物在人

亡”的惆怅情绪,奠定了全诗悲壮的基调。

B.“紫台”与“青冢”,一个雍容华贵,一个凄凉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朔漠”茫茫,“黄昏”沉沉,笼罩着瑟瑟“青冢”,烘托出了肃杀渺茫的凄惨气氛,不由使人觉得“此恨绵绵无绝期”。

C.昭君“出塞和亲”,有人赞其大义,有人叹其清高,有人夸其美貌。而杜甫却看到了她不幸的根源在于君王的“美恶不分”,并以古讽今,慨叹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谴责了君王的昏庸无能。

D.杜甫笔下的王昭君,是一位不幸的心中充满怨恨的女子。她怨生前不见遇,怨死后不得依,怨小人多险诈,怨君王不赏识。茫茫六合有多大,她就有多少哀伤,琵琶曲中就有多少怨恨。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首创语录之体,以记言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他把唐代的乐府诗创作推向了高峰,他的《蜀道难》使乐府古题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手段,主要指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既可以是人物的外部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D.“赋”这种文体往往具有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欧阳修的《秋声赋》却不同于上述特点,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文化倾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