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4分)
到2011年底,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已累计对254户困难家庭的290名大学生进行了资助,资助金额共计64.94万元,其中2009年对52户困难家庭的大学生进行了资助,发放金额达18.6万元,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从2003年开始,兖矿集团东滩煤矿一直把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确保每一名困难职工子女都能上得起大学,当做“民心工程”来抓。每年,矿党政领导都亲自将3000~5000元不等的“金秋助学”资助金发放到受助大学生手中,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学有所成。
到目前为止,该矿已有290名贫困家庭的学子,圆了“大学梦”。
答:
仿照示例,为电影剧本写批注。(4分)
根据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剧本里有一句描写:“虎耳草在晨风里摆着。”沈先生对这个文学剧本的许多细节有过十分仔细的修改和批注,其中对这一句,他的批注是:“不可这么说,虎耳草紧贴隙间和苔藓一道生长,不管什么大风也不会动的。”
剧本里还写道:“端午节那天下着毛毛雨。”
你的批注:
补写下列名著名篇的空缺部分
1. ,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陈情表》)
2.山原旷其盈视, 。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木欣欣以向荣, 。
5.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 (庄子《逍遥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画
(宋)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初在杭州,靠卖画糊口,生活艰难。这是作者自己在画上所题的诗。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李唐画作的内容,试品评画作的技法与效果。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女侠
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丘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馀,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或剑侠也。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不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绡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厅廨三间,东向,床榻备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不妨。”久之,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役相戒夜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伺之。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以待,而廨门已启。视之,即红绡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于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代往求之。”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妪挟蒲团敷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此弄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而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绡头人也。众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鐍闭,空无人矣。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常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池北偶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锦鞋弓鞋,结束为急装结束:装束,打扮 |
B.顷刻东逝,疾若飞隼逝:去 |
C.殿侧有小门扃焉扃:关闭 |
D.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好:善良的 |
2.以下六句话,全部能够表现剑侠“尼”武艺高强的一组是 ( )
① 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② 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③ 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④ 吾当为一决
⑤ 殊无所苦 ⑥ 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A ③⑤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新城县令崔懋在前往济南府的路上遇见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妇人,她挽高髻,带毡笠,穿锦衣,佩宝剑,神采四射,形象不凡。
B 莱阳县役解送官银去济南府,接受旅店主人的建议入住尼姑庵。但在尼姑庵投宿时被贼人发觉,当晚被贼人迷倒丢失了官银。
C 作者写剑侠,主要通过他人的耳闻目睹来展开,充分体现了剑侠来去无踪、武艺高强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传奇色彩。
D 文章首尾两段前后呼应,通过对剑侠的衣着等外貌描写,以及他人的转述,为读者塑造了行踪不定、神采飘逸的剑侠形象。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 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或剑侠也。
⑵ 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
5.用(/)线给下面的文言文语段断句。(3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 不 得 已 而 去 于 斯 三 者 何先 曰 去 兵 子 贡 曰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于 斯 二 者 何 先 曰 去 食 自 古 皆 有 死 民 无 信 不 立。
(《论语·颜渊》)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20分)
谢 天
(台湾)陈之藩
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劳,祖母每天在茶饭里刻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可为什么却要谢天呢? 我,一个小孩子,混吃混玩,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爷?-——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个谜。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敦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才得到一种新的领会。
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耳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耳;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纪念会上,他谦卑的致词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个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好像与爱因斯坦本人不相干似的。就连《相对论》本文中,爱因斯坦也会忽然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种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中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了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了今人,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偏不居功?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几年来自己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作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的等候与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觉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地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作品的开篇显得平淡,甚至有俗套之嫌,但作品的主题却深刻而富有哲理。寓深刻 于平淡,融哲理于浅显,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
B.本文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第一、二部分是分说,分别从祖母和爱因斯坦两方面 说明人们对“谢天”的态度;第三部分则总结,得出结论。 |
C.本文以“谢天”为线索,将祖母、“我”及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等三个材料组 织起来,从而使作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
D.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点。比如作品通过祖母与爱因斯坦对“谢天” |
的看法的对比,赞扬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人格。
E.用“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的材料,表现“我”的幼稚无知,为下文
觉得祖母的话“是既多余,又落伍”作好了铺垫。
2.“我”对“天”的看法,前后有什么改变?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原来,“我”以为“天”是指
(2)后来,“我”以为“天”应该是指
3.本文的线索是“谢天”,请从行文中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谢天”写出“我”的心态变化的?(4分)
4.、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体验,或听闻的人、事),理解“创业的人都会自然地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这句话的含义。(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