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等。《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等。《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庄子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鸳雏,子知之乎?夫鸳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有人根据这三段文字撰写了上联:千里路始于足下,非梧不止。请你据此对出下联。(4分)

下联:                                            

 

下联: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解析】本是查对联。下联的内容也要从文中选出,还要从句式与词性上对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法定为“爱耳日”。针对随身听不离耳等现象,请你为“爱耳日”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③不超过20字。(4分)

提示语:                                                              

 

查看答案

填空。(6分)

1.《 大卫·科波菲尔 》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是夏衍的《           》。

3.《纪念刘和珍君》中“① 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② 携来百侣曾游。               。”③ 揉碎在浮藻间,                  ”。④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歌子                       南歌子

李清照                       吕本中

天上星河转,                 驿路侵斜月,

人间帘幕垂。                  溪桥度晓霜。

凉生枕簟泪痕滋,              短篱残菊一枝黄。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翠贴莲蓬小,                  旅枕元无梦,

金销藕叶稀。                  寒更每自长。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言江左好风光。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1.李清照和吕本中都是南渡之人。“凉生枕簟泪痕滋”和“短篱残菊一枝黄”这两词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两首词的下阕都用了反衬的写法,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戆子记

[清] 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斑,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zhuàng):憨厚而刚直。②司阍(hūn):看门。③眴(shùn ):使眼色。④酡(tuó):饮酒脸红貌。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歌者一觞乎侑:佐助,指劝人饮酒进食

B.诱朴者共媒蘖    媒蘖:挑拨是非

C.主人强之       颔:点头同意 

D.主人语塞,之   谢:感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直接表现戆者憨直特点的一组是(   )

①诧曰:“胡为来哉?”②挥拳逐去。③夺瓶还谏。④戆者止之。⑤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⑥而戆者可用也。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戆子记》是一篇寓言式散文,它主要记叙了三个佣仆的“黠”、“朴”、“戆”的特点,其中描写戆者指桑骂槐斥责主人言行不一的场面生动逼真。

B.黠者见风使舵,心机太多,讨好主人,如请歌伎、进谗言加害书童、寻找戆子的过错,是一个十足的市侩。

C.作者将戆者的厚直敢谏与黠者的狡黠媚上进行对比,将戆者的“可用”与黠者的“不可用”、朴者的“实无用” 进行对比。

D.作者因一“戆”字致使仕途多舛,几十年的宦海浮沉使他对“戆”感受颇深。黠者、朴者、戆者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寄予愤懑,讽刺时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3分。)

(2)、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4分。)

(3)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奇崛的峭石

张梦阳

①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在书房里独自静静地翻书;二是到山野间游山逛水,自由散想。

②一天黎明,信步在山野漫游,突然看到直矗云霄的山峰间,瑰丽、火红的朝霞映衬中,有一尊黑色的从悬崖上奇崛挺出的峭石,立时惊呆了。伫步凝望,恍然觉得这红霞中的黑色峭石,很像是鲁迅的头像,奇挺,坚硬,不同凡响,令人神往。

③是的,鲁迅就是20世纪中国一尊奇崛的峭石。

④20世纪初叶,国难当头,人们纷纷“竞言武事”,青年鲁迅却顶着对物质“崇奉逾度”的“质化”逆风,独树一帜,提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在异国日本遥望中国茫茫大地,叹息“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反复叹道“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

⑤经过十年沉默,1918年5月,“五四”前夕,《狂人日记》如一声春雷,接着“一发而不可收”,孔乙己、阿Q、祥林嫂、吕纬甫、魏连殳、子君、涓生等一系列雕塑般的人物,和那荒原上无边野草丛中苦走不止的“过客”,出现在读者眼前。对“正人君子”鞭辟入里的批判,对既没有奴隶也没有奴隶主的“第三样时代”的期盼,震撼着人心。他的精神力量和文学天才,无人望其项背,无论是小说,还是杂文,散文诗,文学史研究,“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只要他一进入,就会立起一座奇耸的高峰。“只觉得受着一种痛快的刺戟,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这奇文中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这种快感正像爱于吃辣的人所感到的‘愈辣愈爽快’的感觉。”[注]尽管也有人用恶骂来欢迎他,但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奇崛。

⑥本来已经名满天下,完全可以做薪金丰厚的教授,也有意写自己的文学史著作,却因革命青年横遭屠杀,当权者“暴殄天物”,“对于别个的不能再造的生命和青春,更无顾惜”而毅然辞去教职,与爱人许广平栖居上海,专事著译。遭遇创造社、太阳社“革命文学”青年的围攻与漫骂,逼着自己攻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又被左翼有识之士拥为“左联”盟主,可是说话既不得“左边”心悦,又惹得“右边”恼怒,还不得“中间”拥护,总遭暗算,只得“横站”,孤军奋战。然而,从《清代文字狱档》中读出中国人尚“不悟自己之为奴”;从《立斋闲录》等明代野史看出“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深刻得令人战栗!从而洞察出某些“领导者”不过是“借革命以营私”,与权力者“争夺一把旧椅子”,欲做“文坛皇帝”和新奴隶主罢了!

⑦而最为奇崛的是临终遗言:“一个都不宽恕!”

⑧后人可以因此也“不宽恕”他,恨他,骂他,否定他,或者利用他,与鲁迅著作的传播、研究、赞颂一起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今后无疑还要继续下去,甚至要遇到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无论怎样攻击他,他都在历史上立于不败之地。鲁迅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扭转了数千年的传统思维定势,变奴性思维为独立思考,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理性自觉做出了划时代的历史贡献。由于鲁迅是以思想家兼文学家的形象化的方式,致力于中国人思维的扭转的。所以比单一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产生了大得多的综合效应,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发挥了少有人比的巨大影响。而要扭转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势,反抗黑暗,革除时弊,就必须有棱有角,不能平顺、圆滑,因此鲁迅必然是一尊封建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期出现的棱角分明的奇崛的峭石,绝对不是一块顺应时流的光滑圆润的鹅卵石。

⑨鲁迅绝不是事事正确的“完人”和“圣贤”,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导师”,自己也绝不以“导师”自命,甚至渴望自己的文字与所批判的时弊同时灭亡。

⑩我们纪念鲁迅,不能以“完人”和“圣贤”的标准要求他。那样,我们反倒会失去鲁迅,也证明我们自己没有冲破只知膜拜、迷信的奴性思维的牢笼。我们需要鲁迅,是因为他毕生所批判的时弊尚在。

Ⅱ中国需要鲁迅这样的“精神界之战士”,这般奇崛的峭石。

(2011.9.24《人民日报》 )

[注]出自茅盾《读〈呐喊〉》。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开头由写“爱好”到写“伫步凝望”所产生的联想,自然地引出下文,有先声夺人之效,也为下文写鲁迅渲染了气氛。

B.峭石的特点是奇挺,坚硬,有棱有角,文章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显示了鲁迅先生作为“精神界之战士”之独立思考、批判时弊等的特点。

C.鲁迅的最大价值,是他对中国人思维的批判,他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他的作品有“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D.鲁迅在文学建树上,也是一尊奇崛的峭石,他塑造了大批雕塑般的人物,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骆驼祥子、子君、涓生等。

E.我们纪念鲁迅,不能以“完人”和“圣贤”的标准要求他,要冲破只知膜拜、迷信的奴性思维的牢笼,我们要继承的是他的精神。

2.第⑥段写鲁迅这位“精神界之战士”经历了哪些战斗?生发了什么“沉思”?请分别简要概述。(6分)

3.第⑧段说鲁迅是“一尊封建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期出现的棱角分明的奇崛的峭石,绝对不是一块顺应时流的光滑圆润的鹅卵石”。分别指出“棱角分明”和“光滑圆润”在文中的含义。(6分)

4.文中说鲁迅是“20世纪中国一尊奇崛的峭石”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谈谈“奇崛的峭石”对你的学习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