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武幕府,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1.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以下三节文字都选自《荀子-劝学》,阅读后请回答小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1.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形乎动静(体现) |
B.其渐之滫(渐渐) |
C.不临深谷(靠近) |
D.教使之然也(这样) |
2.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与“以美其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耻学于师 |
B.以窥周室 |
C.以愚黔首 |
D.谨庠序之教 |
3.甲文中画线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B.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C.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D.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
4.甲乙丙三段文字,都是阐述与学习有关的话题,但内容各有侧重,请分析三段文字的内容。(3分)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4分)
(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
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3.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⑤登高而招 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⑦蟹六跪而二螯
A.①③⑥/②⑤/④⑦ |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⑤/②③⑥/④⑦ |
D.①③⑥/④⑤/②/⑦ |
4.文段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与其它三项有区别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清明不仅是节日
郭文斌
①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②“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浊,山因水不枯;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这便是“清明”。
③清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天同覆,地同载。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④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的怀念。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惟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⑤清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来草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为此,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日月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嘱,开始它们的旅行,走进农历,走进它们的缘分,走进它们的因果。
⑥而充盈在天地间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乘机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显然表面化了。出游是惬意的,惬意可能让人流连忘返,但天黑下来了,所有的惬意就都成了“归”意;所谓“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因为我们在路上;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归”。
⑦所以真正郊游的意义在《庄子》中。庄子认为,人不必执着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归。庄子说得好啊: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做是乐事,也就是把死去看做是乐事了。这是一种“归”。面对人们对“死”的看不开,庄子又说:丽姬是艾的女儿,许配给晋王时,哭得死去活来,对未来的陌生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感。嫁过去住进王宫,享受锦衣美食,就对自己在家中哭泣感到好笑,早知道宫中如此舒服还哭个什么劲呢?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对死亡恐惧不安,是否到头来也会笑自己对世界的依恋不舍很幼稚呢?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
⑧孔子说得更彻底:朝闻道,夕死可矣。清明讲的就是这个“道”。在杨柳依依中,在草色青青中,在旧墓,在新坟,在山麓,在河滨,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道”,我们已和“清明”擦肩而过。中国的节日,大凡都是诱发你对道的感悟,诱发你对山水精神的感悟,对天地精神的感悟。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假生之乐悟慈,借死之苦悟悲;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年华,珍惜生命,珍惜因缘,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自然有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⑨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哀以乐感,乐以哀感,一体两面,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幽默、大安详。如此,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在阴阳两界展开。把追思和狂欢均匀地撒在四季,让岁月芬芳,让大地馥郁,让灵魂清明,中国文化的大戏就这样一代代演了下来,一如长河。
⑩这时的“上河”已不单单是清明的“上河”了。如果说上巳节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清明节无疑是中国的感恩节。有意思的是,她俩居然比肩接踵,让人不由赞叹中国人的智慧:昨天上巳,今天清明,如同一家人的前院和后院。前院求生,后院念死;环绕着前院后院的,是青青杨柳和无尽春色。上巳的主旨是幽会求子,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这两个节日的奇妙联袂,真是让人叫绝。幽会之后是求子,求子之后是祭祖,生死相续,以生观死,以死鉴生,一个中国人特有的“产业链”就这样形成了。它同时叮嘱我们,子不必求,因为子在祖德;祖不必祭,因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
⑾清明不仅是节日,清明也是人格,是中华炎黄子孙的人格。
(有改编)
1.理解文中划线词、句的含义(5分)
①生死并参:(2分)
②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3分)
2.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3.作者说“清明看上去是季节”,文章体现了哪些清明作为节日本身的特点?(5分)
4.文题说“清明不仅是节日”, 结合文本,分析“清明”有哪几个层面的深刻内涵。(6分)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不去受苦。 |
B.“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不少市民都趁着放假,和家人、朋友、老人、孩子一起出游,各地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
C.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造成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
D.“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王熙凤的出场和贾母对她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王熙风在贾府左右逢源,地位非同一般。 |
B.在桑地亚哥返回渔港的路程中,他受到鲨鱼的袭击,被他捕获的那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首当其冲。 |
C.鲁四婶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
D.少不更事的我们往往异常勇敢,自以为敢拼就能实现梦想,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忠告,常常在现实的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