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颖士四岁属文,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父旻,以莒丞抵罪,颖士往诉于府佐张惟一,惟一曰:“旻有佳儿,吾以旻获谴不憾。”

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方父丧,不诣。林甫尝至故人舍邀颖士,颖士前往,哭门内以待,林甫不得已,前吊乃去。怒其不下已,调广陵参军事,颖士急中不能堪,作《伐樱桃树赋》以讥林甫云。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忽不用,叹曰:“肉食者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贼攻襄阳,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洧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

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己任,如李阳、李幼卿等数十人,由奖目,皆为名士。天下推知人,称萧功曹。尝兄事元德秀,而友殷寅、颜真卿。尝与(李)华、(陆)据游洛龙门,读路旁碑,颖士即诵,华再阅,据三乃能尽记。闻者谓三人才高下,此其分也。

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莒丞抵罪抵罪:犯罪

B.怒其不己下:谦恭待人

C.肉食者儿戏御剧贼剧贼:势力强大的贼寇

D.而殷寅、颜真卿友:友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旻获谴不憾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颖士往诉府佐张惟一又杂植兰桂竹木

C.一日不守,大事去矣其负大舟也无力

D.洧按甲不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颖士聪明异常,四岁能文,十岁被录取为太学生。后来与朋友游览洛阳龙门,看路旁碑文,他读一遍即能成诵,记忆力明显高出他人。

B.宰相李林甫想见萧颖士,被萧颖士以守父丧为由拒绝;后来李林甫邀萧颖士到一朋友家见面,萧颖士前往却“哭门内以待”,可见他处事机智得体。

C.萧颖士对柳并说“胡人恃宠而骄,乱不久矣”,这表现出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萧颖士对源洧说的一番话,则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D.萧颖士天资聪颖,为人刚直,才能卓著,颇受“先进”的赏识。但也因为他的傲气和不屈,使得他连连遭贬,为此他痛悔不已。

4.把第I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时裴耀卿、席豫、张均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3分)

(2)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3分)

 

1.D 2.B 3.D 4. ①这时,裴耀卿、席豫、张均都是前辈,器重萧颖士的才干,以平等之礼相待,从此萧颖士名扬天下。 ②胡人得宠骄傲,不久就会作乱,洛阳也许要先陷入贼手。 【解析】 1.友:以……为友 2.向/在 3.“为此他痛悔不已”说法有误 4.①“于时”“ 其”“ 由”②“ 负”“ 其”“ 陷”。 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译文: 萧颖士字茂挺, 梁朝鄱阳王萧恢的七世孙。颖士四岁能写文章, 十岁补为太学生。看书过目成诵, 精通百家谱系与文字之学。开元二十三年考中进士, 对策考试第一。其父萧旻, 做莒县丞时获罪,颖士向府佐张惟一投诉, 张惟一说:“ 萧旻有好儿子, 我因萧旻的事受责也不遗憾。” 天宝初年, 颖士任秘书正字。此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等都是前辈, 器重萧颖士的才干, 以平等之礼相待, 从此萧颖士便名扬天下。宰相李林甫想见他, 颖士正为父亲服丧, 不去。李林甫曾到朋友家邀颖士见面, 颖士前往, 哭于门内等待李林甫, 李林甫不得已, 前往萧家吊丧后就走。怒怨颍士对自己不谦恭, 调他任广陵参军事, 颍士烦躁不能忍受, 做《伐樱桃树赋》以讽刺李林甫。史官韦述推荐萧颖士代替自己, 朝廷召他到史馆等候诏令, 颖士乘传车到京城。此时李林甫正专权, 作威作福, 颍士不肯屈从, 更加被忌恨, 不久就免官。李林甫死, 又调任河南府参军事。 安禄山恃宠放肆, 颖士暗地里对柳并说“: 胡人得宠骄傲,不久就会作乱,洛阳也许要先陷入贼手!”接着安禄山叛乱, 颖士去见河南采访使郭纳, 就防御计策进言, 郭纳忽视不用, 颖士叹息说:“ 高官们以儿戏态度抵御强寇, 真难办啊!”节度使源洧征召他为掌书记,贼军的一支部队进攻南阳, 源洧害怕了,想退守江陵,颍士进言说“: 官兵守潼关, 钱粮需用很急, 必待江、淮转运粮饷才够用, 而粮道经由汉江、沔水, 那么襄阳就是当今天下的咽喉要地, 一旦失守, 就会丧失天下。而且您现拥有州郡数十、人口百万, 练兵铲除贼寇, 是保卫社稷的大功啊。”源洧就按兵不出。适逢安禄山死, 贼兵退去。 颖士喜欢称道别人的优点, 以推荐引进后辈为己任, 如李阳、李幼卿、皇甫冉、陆渭等数十人, 由于萧颖士的奖掖品评, 都成为知名之士。天下推崇他能识别人才称之为萧功曹。曾以兄礼待元德秀, 而以殷寅、颜真卿为友。曾与李华、陆据游洛阳龙门, 读路旁碑文, 萧颖士一看便能背诵, 李华需读两遍, 陆据要读三遍才能完全记住。听说此事的人认为据此可以分出三人才学的高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一只饥饿的狮子发现兔子正在睡觉,便想乘机吃掉它。这时,狮子又看见有只鹿走过,便丢下兔子去追赶鹿。兔子听到声响,马上就跳起来逃跑了。狮子使劲地追鹿,却没有追到,于是又回头来找兔子,却发现兔子早已逃之夭夭。

狮子在心中问自己:“难道我不应该去追那只鹿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5.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腾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不超过50字)(3分)

2.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试简要分析。(不超过40字)(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力耕奉母。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坪,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登罗浮,谒曹溪,往复万里,如步武耳。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泛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北抵岷山,极于松潘。又南过大渡河,复寻金沙江,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由鸡足而西,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去中夏三万四千三百里。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梧下先生①曰:“昔柳公权记三峰事,有王玄冲者,访南坡僧义海,约登莲花峰。海谓之曰:‘兹山削成,自非驭风凭云,无有去理。’玄冲曰:‘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节选自钱谦益《徐霞客传》)

【注释】梧下先生:作者自称。

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冬省,以为常觐:拜见。

B.心动归趣:赶快。

C.贵竹、滇南之亦几尽矣观:游览。

D.丽江木太守糇粮偫:储备。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徐霞客“旅行考察途中的艰辛”的一项是( )

①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②凌绝壁,冒丛箐

③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          ④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⑤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              ⑥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霞客从小想象力就特别丰富,十分喜欢山水。没有出门远游之前,他就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B.徐霞客平常也未曾写过什么文章,但出游的时候,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用笔写出所见所感。文章既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又好像是高手画出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C.徐霞客事母至孝,最初的出游,还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完成的。即便如此,他在外行走,心中仍时常牵挂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放纵心志游览远方,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

D.徐霞客临死时,认为张骞、玄奘和耶律楚材因为胸无大志只是奉命行事,所到之处和所作的贡献反而不如自己这样一个平常百姓,因而觉得自己死无遗憾。本文作者也用王玄冲的故事认同了这一观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2)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湖光塔影

宗璞

①从燕园离去的人,难免沾染些泉石烟霞的癖好。清晨在翠竹下读书,黄昏在杨柳岸边散步,习惯了,自然觉得燕园的朝朝暮暮,和那一木一石融在一起,难以分开。燕园的诸般景色中,最不能忘记的,大概是那湖光塔影的画面了。但若真把这幅画面落到纸上,究竟该怎样着笔,我却想不出。

②小时候,常在湖边行走。只觉得这湖水真绿,绿得和岸边丛生的草木差不多,简直分不出草和水、水和草来。又觉得这湖真大。在湖岸边看着鱼儿向岛游去,水面上形成一行行整齐的波纹,“鱼儿排队!”我想。夜晚,在梦中,我便也加入鱼儿的队伍,去探索小岛的秘密。

③一晃儿过了几十年。我在经历了人世酸辛之余,也已踏遍燕园的每一个角落,领略了

花晨月夕,四时风光。未名湖,湖光依旧。那塔,应该是未名塔了,最让人难忘的,是它投在湖水上的影子。晴天时,岸上的塔直指青天,水中的塔深延湖底。湖水一片碧绿,塔影在湖光中,檐角的小兽清晰可辨。阴雨时,黯云压着岸上的塔,水中的塔也似乎伸展不开。雨珠儿在湖面上跳落,泛起一层水汽。塔影摇曳了,散开了,一会儿又聚在一起,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雾起时,湖、塔都笼罩着一层层轻纱。雪落时,远近都覆盖着从未剪裁过的白绒毡。

④月夜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调。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钟亭的小山,山侧有树木、草地和一条小路。月光在这儿,多少有些局促。循小路转过山角,眼前忽然一亮,只见月色照得一片通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宽阔了许多,水波(甲)月光不知流向何方。那北岸树丛中的灯火,很快显示了湖岸的线条,透露了未名湖的秀雅风致。行近岸边,长长的柳丝(乙)着月色湖光。水的银光里是挺拔的塔影,天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身。这地面上留住的月光和湖面上的不同。湖面上的闪烁跳跃,如同乐曲中轻盈的拔弦;地面上的迷茫空灵,却似水墨画中不十分均匀的笔触。

⑤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月光从密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⑥冷月有知,当能告诉我们从建园起这里发生的种种悲剧。鹤影诗魂,难逃魔掌,更不说这湖山中渗透的民脂民膏,埋葬着的累累白骨了。这园原名淑春园,是乾隆年间权臣和珅的私产。“芳园筑向帝城西”,那时颇有些达官贵人在这一带经营园圃。燕园北部的镜春、朗润、鸣鹤诸园,都是私人园林,现已融入燕园,成为一体。

⑦从那幽塘边上行,到了千百竿翠竹掩映的临湖轩,那便是当初燕京大学的神经中枢了。燕大于一九二六年从城内迁此。同年,在抗议北洋军阀卖国行径的游行中,便有燕大学生惨遭杀害。三十年代中,多少满怀革命理想的青年,离开了湖光塔影奔向延安;四十年代中动荡、忧虑、苦痛和欢喜的岁月,虽然没有给这里的景物留下痕迹,却镌刻下了无数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的足迹。

⑧又是清晨散步,向湖中的岛眺望,那白石船仍静静地停泊在原处,树木只管各自绿

着。在那浓绿中,一架射电天文望远镜赫然摆在那里,仰面向着天空。有的朋友认为它破坏了自然的景致,而我却觉得它在湖光塔影之间,显示出人类智慧的光辉,儿时的梦又在眼前浮起。

⑨沉思了片刻,未名塔的背后已是一片朝霞。这时却只有两个七八岁的学生在湖边。他们不知从何时起,坐在岸石上,聚精会神地观察水里的鱼。“看!鱼!鱼排队!”他们高兴地大叫大嚷,一面指着水面上整齐的一行行波纹,波纹正向小岛行去。“骑鱼探险去吧?”:茂不由得笑问。“你怎么知道?”他们冲我眨眼睛,又赶快去盯住大鱼。我不只知道这个,还知道他们的梦。

⑩我怕打扰他们,便走开了。信步来到大图书馆前。图书馆四层楼顸周围镶嵌的绿琉璃瓦在朝阳的光辉里闪闪发亮。这里终日座无虚席。每天清晨,总有许多人在门前等候。有几次,别出心裁的年轻人用鼓鼓的书包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11这时,我虽不在未名湖畔,却想出了一幅湖光塔影图。湖光、塔影,怎样画都是美的,

但不要忘记在湖边大石上画一个鼓鼓的半旧的帆布书包。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讲究布局谋篇,以作者的行踪为经线,以燕园的湖光塔影为纬线,写景、叙事穿插自如。

B.在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以清新自然之笔,将湖光塔影的四季景象与自身的人事酸辛相照应。

C.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涛魂”虚实结合,其中“寒塘”“冷月”隐喻造成悲剧的黑暗社会。

D.作者写两个孩子沐浴在一片朝霞之中,寓意深远,象征着祖国的未来如满天早霞蓬勃兴旺。

E.燕园的“湖光塔影”既具有自然之美,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内容。

2.请根据第④段景物描写的意境,从下面两组词语中,各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分别填人

甲、乙两处,并任选其一分析运用之妙。(4分)

(1)甲(载着、推着):               乙(摇曳、舞动):               

(2)妙处:                      

3.文章中多次写到“梦”,“梦”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梦”的用意是什么?(4分)

4.作者说:“湖光、塔影,怎样画都是美的,但不要忘记在湖边大石上画一个鼓鼓的半旧的帆布书包。”请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