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1年2月在罗马客场挑战热...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1年2月在罗马客场挑战热那亚的比赛结束之后,罗马俱乐部高层蒙塔利接收了媒体的采访,说:“当我们3:0领先时,谁也没有想到我们会输。不过这种事情,其势已迫,不能计出万全的。”

B、西方国家不甘心被中国超越,他们对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存在种种疑虑。因此在一些国际互动中,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误解,对于这些评头论足,我们应该坦然面对。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是辛弃疾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反复朗读,感受稼轩的英雄情结,在仔细品读中方能品出个中三昧

D、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D、 【解析】A、:计出万全:释义 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B、评头论足: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比喻评论女子的容貌。也可以比喻在细节上过多挑剔。C、个中三昧: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也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D、"在劫难逃",迷信地认为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是逃不了的,现指灾祸不可避免,语境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防/纲挈领       幽/狼吞虎       色/勾心斗

B.扭/开生面    风/转乾坤      魔/张牙舞

C.荷/力能鼎     密/半半笑      烙/根问底

D.染/赫一时     罢/相形见      录/拿归案

 

查看答案

作文

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深夜发吃”的行为,引起观众强烈的反响,“恨不得舔屏幕”、“至少30次上网搜索有没有这种吃的”、“对自己厨房的食材感到自卑”……诸如此类的评价,无一不体现人们对吃的深厚感情。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乏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出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选做六小题)(6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              

2.鸟雀呼晴,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4.辘辘远听,                    

5.民生各有所乐兮,              

6.故木受绳则直,                

7.              ,衡阳雁去无留意。

8.              ,身世浮沉雨打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小题。(7分)

浣溪沙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冷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1.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A.整体理【解析】
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夭的氖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词的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D.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2.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分)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起官宪使陟:提拔,升迁

B.孺允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

C.之楣间揭:张贴、悬挂

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指后隙地谓允日孰能讥之乎

B.不及归而没金陵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公所命名余船次俱进

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

B.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是一个正直的文化人,他由于大胆向皇上进言,因此触怒皇上而遭贬。

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

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表现玉岩公其人的人格,使本来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3分)

(2)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己。(4分)

(3)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