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3分)

  ①  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虽然不是首都,但是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②  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  ③  ,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下面是某中学在高考前动员大会上使用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3分)

上联:今朝读诗书,胸中绘锦绣;

下联:                                             

 

(1)①对于  ②还  ③总之   (3分。每空1分) (2)示例:明日谋大事,笔下展辉煌。 【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运用,还要注意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3分。内容符合“高考动员”1分,对仗句式1分,句尾平声字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2.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3.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登,武定侯英孙。正统中,从沐斌征腾冲,迁署都指挥佥事。十四年,车驾北征,扈从至大同。朱勇等军覆,仓猝议旋师。登告学士曹鼐、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王振不从,遂及于败。当是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汹汹。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曰:“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八月,也先拥帝北去,经大同,使袁彬入城索金币。登闭城门,以飞桥取彬入。登与侍郎沈固、给事中孙祥等出谒,伏地恸哭。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是夕,敌营城西。登谋遣壮士劫营迎驾,不果。明日,也先拥帝去。

景帝监国。景泰元年春,侦知寇骑数千,自顺圣川入于营沙窝。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边将自土木①败后,畏缩无敢与寇战。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军气为之一振。

四月,寇骑数千奄至,登出东门战。佯北,诱之入城。伏起,敌败走。六月,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登再击却之。越数日,奉上皇至城外,声言送驾还。登与同守者设计,具朝服候驾月城内,伏兵于城上,俟上皇入,即下月城②闸。也先及门而觉,遂拥上皇去。

初,也先欲取大同为巢穴,故数来攻。及每至辄败,其气慑,始有还上皇意。上皇既还,二年,登以老疾乞休,登初至大同,士卒可战者才数百,马百余匹。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屹然成巨镇。登去,大同人思之

初,英宗过大同,遣人谓登曰:“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登奏曰:“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英宗衔之。及复辟,登惧不免,首陈八事,多迎合。寻命掌南京中府事。明年召还。言官劾登违召,鞫实论斩。宥死,降都督佥事。宪宗即位,诏复伯爵。

登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一》,有改动))

【注】①土木:即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英宗前往大同亲征瓦剌失败,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②月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半圆形小城。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硃勇等军覆,仓猝议师旋:快速

B.是夕,敌城西营:扎营

C.也先复以二千骑入寇:敌军

D.及复辟,登惧不免:逃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王振不从,遂及败自顺圣川入营沙窝

B.登闭城门,飞桥取彬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

C.军气之一振也先欲取大同巢穴

D.大破军及每至辄败,气慑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郭登战功卓著的一项是(3分)

①登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 ②以金二万余及宋瑛等家资进帝,以赐也先

③登率兵蹑之,大破其军       ④登以八百人破敌数千骑

⑤及是马至万五千,精卒数万   ⑥登去,大同人思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自率军北征,郭登奉命担任随从护卫,前往大同。由于战况危急,郭登建议让英宗进入紫荆关,但王振并未听从。

B.英宗被虏后,由景帝代理朝政。景泰元年春天,郭登侦察得知敌人行踪,于是率兵跟踪偷袭,大败敌军,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

C.当初,元军统帅也先挟持英宗经过大同,派袁彬进城索要金币,郭登紧闭城门,但在当天晚上又密谋派人劫营救驾。

D.英宗重新即位后,将郭登定为斩首死罪,后来死罪虽被免除,但被降职为都督佥事。之后,英宗又下旨恢复郭登的伯爵之位。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无子以兄子嵩为子登谪甘肃留家京师嵩窘其衣食登妾缝纫自给几殆弗顾登还欲黜之以其婿于会昌侯尝活己隐忍不发及卒嵩遂袭爵。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拊慰士卒,吊死问伤,亲为裹创傅药。(3分)

②朕与登有姻,何拒朕若是?(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超六成网友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

《环球》杂志记者 王宁  实习记者 汤辉

①新能源汽车近期的迅猛发展令人瞩目,而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兴趣也让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专家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到2015年,可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的1%左右,迎来第一波产业化高潮。《环球》杂志联合搜狐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网友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但也有专家表示,消费者现阶段对新能源汽车不宜过分乐观,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占领市场尚需时日。

②在调查中,网友对于“如果有买车计划,你是否会考虑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选择“继续观望,暂时不会购买”的人占38.27%,选择“不会”的人占23.82%,“无所谓”占1%,而选择“会”的人有36.91%。

③亚太电动车协会执行委员周鹤良告诉《环球》杂志,有接近40%的人选择继续观望,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其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他们选择观望符合市场规律,“不可能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来买新能源汽车”。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杨嘉林则表示,从他在国外观察的结果来看,国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令人惊讶,因为存在电池、充电等各种问题,新能源汽车在其他国家受到的关注依然远不如传统汽车。

④在调查中,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排第一的是“油价太贵” (48.35%),其次是“环境持续恶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30.51%),再次是“政府政策倾向,补贴较高”(18.21%),最后才是“时尚前卫,引领潮流” (2.93%)。而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则包括: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困难等”(35.22%) ,“新能源汽车目前价格相对偏高”(32.02%) ,“担心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不过关”(31.08%),以及“其他”(1.67%)。专家认为,这些期盼和顾虑都是有其理由的。

⑤周鹤良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把普通大众挡在门外的主要原因:包括昂贵的价格(一般比普通汽车贵30%),售后服务不到位、可靠性差、事故率比较高、寿命周期短等问题,让很多消费者有后顾之忧。杨嘉林说“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的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他认为,目前的厂商只是单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甚至成功地进行示范运行,但并没有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计划不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将会把汽车企业置于危险的境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但主流产品没有竞争力,导致相关企业破产。

⑥但尽管有许多问题,消费者依然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较为乐观,有34.43%的网友表示“非常乐观”,而有26.48%的网友表示“比较乐观”,选择“一般”的网友占到26.27%,而选择“不看好”的网友则只占到12.82%。

⑦专家表示,从长远发展考虑,电池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一个可能的方向,虽然不是唯一可能的方向。杨嘉林告诉《环球》杂志,由于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前景不明朗,电池汽车不能大规模生产销售。在清洁电力大规模供应前的数十年内,电池汽车对节能减排不能发挥主力作用。所以他认为,谈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目前在中国时机还不成熟。

⑧现阶段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对其发展前景有一定促进作用,周鹤良介绍说,现在国家补贴6万,地方补贴6万,25万的车子需要自己出13万,这个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其他配套问题依然需要重视。 他建议,政府在采购公务车时,如果能带头购买电动汽车,将会起到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公务用车应该鼓励电动车。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校车也可以考虑电动汽车。此外,国家可以给民营企业一定政策倾斜,强化其对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和保养修理等。“需要整合政府、社会、百姓等多种因素,给新能源汽车予一系列的保护。”

(选自《环球》2012年第6期,有改动)

1.概括第①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4分)

2.请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5分)

3.要使新能源汽车真正大规模占领市场,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意盎然

朱良志

①中国艺术具有一种普遍的“好古”气息,如在艺术题跋中,经常使用古雅、苍古、浑古、醇古、古莽、荒古、古淡、古秀等来评价艺术作品。中国园林多是路回阜曲,泉绕古坡,孤亭兀然,境绝荒邃,曲径上偶见得苍苔碧藓,班驳陆离,又有佛慧老树,法华古梅,虬松盘绕,古藤依偎。如在书法中,追求高古之趣蔚为风尚,追求金石之趣蔚为风尚,古拙成了书法之最高境界等等。

②有的人说这是中国崇尚传统的文化风尚所使然,其实这是误解。这里所说的“古”,不是古代的“古”,崇尚“古”,不是为了复古,它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类的复古思潮是不同的,那是以古律今,或者以古代今,而这里是无古无今,高古,是要通过此在和往古的转换而超越时间,它体现的是中国艺术家对永恒感的思考。

③《二十四诗品》有《高古》一品。高则俯视一切,古则抗怀千载。高古,就是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乎八荒之表。高古就是超越之境。高说的是空间超越,古说的是时间超越。高与卑对,古与俗对。崇尚高古就是超越卑俗和此在。在此品中,作者强调,若要悟入,需要“虚伫神素,脱然畦封”,要从“封”——人所设置的障碍中超越而出。此时,好风从心空吹过,白云自在缱绻,我成了风,云,成了天鸡的伙伴,成了明月的娇客。所以此一境界独立高标,在时间上直指“黄唐”,在空间上直入“玄宗”,超越了时空,在绝对不二的境界中印认。

④这种尚古趣味在世界艺术史上是罕见的,它源于一种深沉的文化沉思。立足于当下的艺术创作,将一个遥远的对象作为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此刻的把玩中,将心意遥致于莽莽苍古,就是要在现今和莽远之间形成回味无尽的“回旋”。中国艺术家喜欢这样的“道具”:苍苔诉说的是一个遥远的世界;顽石如同《红楼梦》中的青埂峰上出现的远古时代留下的奇石一样,似乎透露出宇宙初开的气象……这些特殊的对象,将人的心灵由当下拉向莽莽远古。此在是现实的,而远古是渺茫迷幻的;此在是可视的,而遥远的时世是迷茫难测的。独特的艺术创造将人的心灵置于这样的流连之间,徘徊于有无之际,斟酌于虚实之间,展玩于古今变换中,而忘却古今。古人有所谓“抗心乎千秋之间,高蹈于八荒之表”正是言此。这里的“抗”,就是“回旋”,一拳古石,勾起人遥远的思虑;一片湿漉漉的苍苔提醒人曾经有过的过去,艺术家通过这样的处理,一手将亘古拉到自己的眼前,将永恒糅进了当下的把玩之中。滤尽人的现实之思,将心灵遁入永恒的寂静之中。

⑤颇有意味的是,在中国艺术中,常常将“古”与“秀”结合起来。如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评明末画家恽向山曰“苍浑古秀”;周亮工《读画录》评陈洪绶画“苍老润洁”,认为作画“须极苍古之中,寓以秀好”。在中国艺术中,可谓扁舟常系太古石,绿叶多发荒率枝。艺术家多于枯中见秀用思。如一古梅盆景,梅根形同枯槎,梅枝虬结,盆中伴以体现瘦、漏、透、绉韵味的太湖石,真是一段奇崛,一片苍莽,然在这衰朽中偶有一片两片绿叶映衬,三朵四朵微花点缀,别具风致。像苏轼所说的“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那些枯木兀然而立,向苍天陈说着它们也有一段灿烂的过去。

⑥中国艺术家将衰朽和新生残酷地置于一体,除了突显生命的顽强和不可战胜之外,更重要的则在于传达一种永恒的哲思。打破时间的秩序,使得亘古的永恒就在此在的鲜活中呈现。艺术家在其中做的正是关乎时间的游戏,古是古拙苍莽,秀是鲜嫩秀丽,古记述的是衰朽,秀记述的是新生,古是无限绵长的过去,秀是当下即在的此刻。同时,在苍古之中寓以秀丽,秀丽一点,苍莽漫山,一点精灵引领,由花而引入非花,由时而引入非时,由我眼而引入法眼,念念无住,在在无心。这正是中国艺术最精微的所在。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 有删节)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5分)

A.引用《二十四诗品》中《高古》一品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说明中国艺术中苍古的境界。

B.中国艺术中,亘古和当下,深秋和初春,可以揉搓到一起,体现的是对时间的超越。

C.为达到忘却古今的目的,可使创作的神思,于有无间、虚实间流连与斟酌。

D.花与非花,时与非时,我眼与法眼的结合,体现的是对此在与永恒的审美思考。

E. 中国艺术通过追求尚古的趣味,就能滤尽人的现实之思,使人将心灵遁入永恒的寂静之中。

2.不符合“无古无今”这一审美意识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园林路回阜曲,泉绕古坡,孤亭兀然,境绝荒邃。

B.中国书法强调要有金石气,白字黑底,在沉寂中跳出。

C.艺术创作中对传统的尊崇,以古代替代今日的追求。

D.艺术创作中追求苍老润洁的笔法、古淡的精神、超越的情怀。

3.“高古”与“古秀”所追求的趣味有何不同?  (4分)

4.根据文意,中国艺术为什么要追求“好古”的气息? (4分)

 

查看答案

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汉语中,“哲”字是“智慧”的意思,它和“学”字合在一起,就是“使人明智的学问”。

②“哲”字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及,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

③从此,“爱智慧”就广为流传了。

④古希腊有一个叫苏格拉底的人,他学问渊博、才智过人,大家都称他为“智者”。

⑤ “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而“哲学”一词,是从古希腊语“爱智慧”翻译过来的。

⑥但是苏格拉底很谦虚,他说:“我不是什么‘智者’,而只是‘智慧的爱好者’。”

A.⑤①④⑥③②

B.②①⑤④⑥③

C.⑤②①④⑥③

D.②⑤④⑥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