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文学:全媒体时代的文化畅想 姜 申 随着媒介技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文学:全媒体时代的文化畅想

姜 申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时下,“手机文学”正符合这样的趋势,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使传统的文字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焕发青春、乘风破浪,在全媒体时代中演奏出一曲灵魂畅想。

什么是“手机文学”?简言之,它是以手机为传输和阅读平台、以语言文字为信息承载方式的文艺表现手段,是继网络文学之后的一种新文学形式。它也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结果。2000年初,一位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方式发布他的小说《深爱》,开创了手机文学的先河。2006年以来,随着手机3G技术和智能掌上阅读系统的日益整合与普及,手机文学逐渐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其在线浏览方式和互动效果已显著增强。它不仅成为文字的“阅读”平台,而且透过电子书、博客、播客、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介在手机上的移植,手机文学正发展成一种集文学创作与发布、转载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馈与回应、娱乐与监督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众文学样式。

同时,“全媒体”的概念也在近年日渐升温。所谓的“全媒体”是指传统媒介与新的媒介形式的整合局面。其主旨在于,通过媒介形式、内容、渠道、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全方位融合,达到传统媒介与新媒体“1+1>2”的共赢。作为传统的印刷媒介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体的融合,手机文学正一步步验应着全媒体的神话。它使传统文字的底蕴焕发时尚的魅力,也让移动的媒体承载视听之外——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

的确,当代文化太需要文字的介入。尝遍了视听文艺那过眼云烟般的浅薄感,今天的大众迫切需要一种直抵心灵、浸透心脾的审美沟通。而作为传统的文学,那种长篇大论、循规蹈矩、起承转合、意味悠长的作品已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于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手机文学呼之欲出。它摒弃了传统文学“整体化”、“全方位”的描述,只通过某个绝佳的视点、巧妙的角度设计,运用“惜墨如金”的笔法、令人惊叹的笔调直指心灵的敏感处。因此,其特点应是以小博大、精彩中凸显文字的爆发力、峰回路转之间使读者心生顿悟、三言两语能映出视觉上的美感、言语中的留白又能让人处处回味无穷。

就当今的大众文化理论来说,手机文学正符合时下方兴未艾的后现代语境。这已经不是某个作家的个人风格或单个作品的文艺策略,后现代文化就是我们所朝夕相处的生活,既无法选择也无从割舍。时代为我们缔造了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境遇。造物弄人,技术适应着我们的传统,也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使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有了共通的空间领域。现代主义依靠空间相隔与时间相继的“线性”文化逻辑,已逐渐向“零散化”、“平面化”、“仿拟化”的后现代气脉聚拢,在时空转换间透露出讽刺、幽默、灵动的审美气韵。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向后现代的“微型叙事”转变。人们愈加零散化的时空状态必定需要同样零散的“微叙事”来填补。一时间微小说、微阅读、微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文化概念大行其道。当代文化“微薄”之至,这其中却独少了“厚重”二字。不论历史还是文化,都需要“厚重”来承传它的精神和灵韵。这其中,“文学”的力量不可或缺。如此,手机文学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

在“为全民阅读谋创崭新未来”的号召指引下,希望手机文学能在一个线性的文化承传中与时俱进,也在新潮和时尚的脉搏里历久弥新。

(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7月4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手机文学”的诞生,使传统的文学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焕发青春,是媒介技术不断革新的结果,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B.手机文学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要的结果。它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其在线浏览方式和互动效果已显著增强。

C.“手机文学”的诞生,使传统文学的底蕴焕发时尚的魅力,也让全新的媒体承载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

D.手机文学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笔法简单,以小博大,往往三言两语能使读者心生顿悟。

E.手机文学也有不足,“微薄”有余,而“厚重”不足。

2.最能揭示手机文学概念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手机文学是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连和融合的一种崭新的文艺样式。

B.手机文学是以手机为传输和阅读平台,以语言文学为信息承载方式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C.手机文学是一种集文学创作与发布、转载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馈与回应、娱乐与监督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众文学样式。

D.手机文学是用手机连载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发表,将传统媒介与新的媒介进行整合的一种新的文学媒介。

3.“全媒体时代”的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本,概括其特点。(4分)

4.手机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概括手机文学兴起的原因。(4分)

 

1.CE 2.B 3.①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②通过电子书、博客、微博、社交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创作与发布、转载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馈与回应、娱乐与监督。③通过媒介形式、内容、渠道、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全方位融合,达到传统媒介与新媒体“1+1>2”的共赢。④表现形式上“零散化”、“平面化”、“仿拟化”、“微型化”,内容上透露出讽刺、幽默、灵动的审美气韵。(每点1分) 4.①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文艺常态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或“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结果”。)②“全媒体”概念日渐升温,传统的印刷媒介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体的融合。③传统文学的那种长篇大论、循规蹈矩、起承转合、意味悠长的作品已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④随着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向后现代的“微型叙事”转变,人们需要“微叙事”来填补。而“微叙事”等文化概念缺少“厚重”,手机文学却具有“文学”的力量。(每点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B和C。C项“让全新的媒体承载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的说法不符合文意,注意原文中“让移动的媒体承载视听之外——文学……”一句。E项“微薄”有余,“厚重”不足,是后现代“微型叙事”作品如微小说、微阅读、微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的不足。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C。概念的内容叫做概念的内涵,它表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只有B揭示了手机文学的内涵。A项不够全面;C项揭示的是手机文学的功能;D项说的是手机文学呈现的方式。 3.本题考查归纳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本题可以从四方面概括“全媒体时代”的文化具有的特点。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结合文本概括手机文学兴起的原因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雨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世界可以强迫你的思想和价值观。

②这是我们穿梭在城市之间的动力和源泉。

③可是,任何人都不可强迫你真实的内心,就算自欺欺人,你都无法说服真实的自己。

④感知内心的召唤,我们总在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和某个夜晚倾听内心的声音。

⑤这是我们内心想要的生活。

⑥现实可以强迫你的身体和时间。

A.④①②⑥③⑤

B.①⑥③②④⑤

C.①⑥②④③⑤

D.④②⑥①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掌握了辩证法,懂得用两点论去看别人,因而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能看到古人的全貌,做出中肯的评价。

B.由于母语修养的忽略,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C.北京明清故宫中的“后三殿”分为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三部分组成,与“前三殿”建筑风格大同小异。

D.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所接触到的人物和谈吐,却有讨人喜欢和不讨人喜欢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食品安全是与人民的身心健康利害攸关的大事。但是,今年来由于某些人利欲熏心,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不断刺激国人脆弱的神经,引发人们对监管部门的种种置疑

A.利害攸关

B.利欲熏心

C.层出不穷

D.置疑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脚/扭干/曲高徉/逢作戏

B.幸/色车/戟沉沙目/交口

C.盘/拮据癖好/极泰来弃/敛声

D.帖/落/不边际慰/声名狼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60分)

(1)请以“垫脚的高台”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2)请以“一步与一生”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