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论语》)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王勃《滕王阁序》)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5.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抒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5分)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杨伯峻《论语译注》)
1.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
2.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双调】殿前欢(元?卢挚)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注]①奚童:小童仆。②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庄子·逍遥游》称其能“御风而行”。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长亭送别》[一煞]中“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与卢挚的这首散曲一样,都运用了“青山”这一意象,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ī):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荷畚锸荷:挑 |
B.而幽敞各极其致致:尽头 |
C.险者夷之夷:使……平坦 |
D.都堪泛月迎风堪:可以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手足为之胼胝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B.若有感触焉者若入前为寿 |
C.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D.客有指点之者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恐 惧 之 外
鲁思·斯特林
“你要不是已经十六岁了,我真想好好地揍你一顿。当心些,知道吗?”大伟依然记得他父亲掴在他耳朵上的那记强力的耳光。但无论如何,人已经来了,他想着,一边从那状似巨人指头般指向大海的岩堆上向下俯视——十五尺高。大伟明白这件事的危险性,而他也害怕。只要狠狠地一纵身,他的头就可能开裂,像六年前那个疯狂的孩子一样。
“从此以后,村里的人都离得远远的,”大伟的父亲朝他吼叫,并且再次抡起拳头,“除了我这个该死的蠢儿子。”
在地平线的那一端,一道白光横过东方的天空。再过一两个小时,那些城里来的人,会将沙滩覆盖在遮阳伞、海滩椅以及他们上了油的苍白的肉体下。当他们不游泳或稍事休息的空档,他们会开着车,在乡村四处逛逛,为的是要替他们的房子物色些古董来摆饰。但是对村民而言,不管给的是一只松木匣子或一张家庭用的摇椅,一样令他们心痛不已;但是一想到迫切需要的食物,也只好抿着嘴,无奈地收下交易的钱。
两个礼拜前的一个下午,当时,他正站在凉亭里,看着人们跳双人舞。一个全身穿着白色,发色淡得像月光的女孩,轻脆爽朗地笑着,笑弯了腰。她在阳光下看起来是如此耀眼!大伟没说话,只摇了摇头。就在那时候,一辆红色的敞篷车开了进来,一个理了平头,身穿马球衣的男孩,扯开喉咙大喊着,“好了没,吉妮?”接着,她穿过草坪,迅速地离开了。吉妮和克林顿·亚伯里,那个拥有一辆红色敞篷车,并且住在一栋马蹄形屋顶的夏季别墅的男孩在一块好一段时间。晚上,当他穿上米白色的夹克,领着吉妮在舞池里跳舞时,看起来是那么硕壮、威武;而下午,当他在码头表演跳水时,吉妮则会站在岸上大声喝彩。
“你一向是个稳重的孩子,”大伟的父亲告诉他,“那些岩石很危险的,要跳,到码头那边去吧!”大伟轻蔑地说:“码头是给城里来的男孩用的。”
城里来的男孩们也知道那些岩堆。一个礼拜前的某天傍晚,当大伟正卸下门廊最后一块地板,而吉妮正在草坪上忙着招待朋友糕点及柠檬汁时,克林顿说:“从那孩子死后,就没人敢再到那些岩堆上跳水了。”
“你们谁愿意去啊?”吉妮问。大伟站了起来,拨一下额前散乱的棕发:“我才不怕呢!”话刚说完,他忽然警觉到自己做了什么,一粒汗珠沿着前额滴下来。吉妮迅速抬起头来,而克林顿也盯着他看。“你试过吗?”她问。“没有,”大伟说得很慢,“就算要试,也没什么。”
克林顿看了看其他的人:“他说大话了。”大伟在工作服上擦了擦冒汗的双手,然后蹲下来继续工作。有个东西轻轻地拂过他的臂膀,他抬起头来,看见吉妮正端着一杯柠檬汁站在他面前:“在太阳底下工作,一定很渴吧!拿着。”
克林顿大声喊着:“要喝,他自己会到厨房去拿。”
我要让他们瞧瞧,他心想,我一定要让他们瞧瞧……现在正是七月中旬,所有人的工作进度都慢下来了。只有大伟仍在太阳上升之前,卖力地练习,与鸥鸟分享他的孤独。他不断地升高起跳的高度,每升高一次,他就用指甲在石块上刮一道痕迹。有一次,一不小心,在跳水的过程中擦破了肩膀,严重流血。
终于准备好了。次日,他带着中餐到海边等候。当吉妮穿着黄色的游泳衣出现在海滩上,大伟朝她挥手呼唤着,吉妮也回以热烈的挥手。霎时,大伟失去了理智,他的胸口仿佛有东西重击着。他朝着最高、最凸出的岩头爬上去,那里已没有练习时做下记号的指甲刮痕:海水四下窜流,三十尺的高度!他要做到——他必须做到。人们不断地聚集过来,码头上的城里男孩也向这边张望。大伟绷紧了肌肉,摆好了架势。他突然听到一个女孩的叫声:“不!不要这样,大伟!“他朝下一看,吉妮正向他伸出双臂,乞求他停止。大伟凝望着她。
“大伟,下来。拜托你,下来好不好?”她呐喊。她焦虑的音调使大伟犹豫了。他退回一步。但是当克林顿叫嚣着“怎么了?没胆了吗?”他又紧握住拳头,再次向前踏出一步。这次他不会再退回来了,也不能再退回来了,他知道他一定办得到。“大伟……”,吉妮的声音中透出恐惧,“大伟,我求你别跳!”他坐了下来以抑制想跳下去的冲动,他把头埋在手里。下面传来一阵阵嘲笑的声浪,其中,克林顿的笑声格外清晰。
当他抬起头时,人群已经散尽。此时,他已是筋疲力尽。
大伟多想告诉她,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但他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解释清楚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勇气。
“我并不是胆小,“大伟说,“我不怕跳水的。”“我知道。”她回答。他们相偕着走离了克林顿,不过大伟丝毫没有察觉。
1.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的警告,有何作用?(3分)
2.文中画线句“但他要做到——他必须做到”,其原因有哪些?(3分)
3.根据情节,补写文中空格处的内容。(不超过30字)(4分)
4.简析克林顿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5.结合文本,简要谈谈“大伟的选择”带给你的启示。(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
当郭美美在微博上虚构“红十字商会总经理”这个身份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次“作恶”居然产生了如此持久而巨大的“蝴蝶效应”,不仅给中国红十字会带来了“灾难性”的信誉危机,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人的善良和爱心。
也许,喜欢虚构事实的郭美美们并不在少数,他们并不知道,“你要用真实的方式交流”是微传播时代最核心的价值主张,也是微传播最迷人和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扎克伯格发明社交网络的初衷,就是“通过要求人们对其行为负责以及使用真实身份,从而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微博所倡导的“透明度、信任、联系、分享”等核心价值观,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它把人们从以Google为代表的毫无感情色彩的“信联网”时代,带入了以Facebook、Twitter、Weibo为代表的极度透明和真实身份的“人联网”时代。在这个真实、透明的微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切真善美都会得到张扬,一切假恶丑都将原形毕露,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极端透明度”,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它所带来的“共景式监狱”的集体围观图景,对社会管理控制方式,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古以来,社会控制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掌权者手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个社会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适合的?这都是由掌权者决定的。而最近十年,微博成为历史上最天然的民主推进工具,成为打破全球权力平衡的一个有效工具。微博赋予每一个个体以权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交流,帮助他们不再受到压制。
因此,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和“社会信任度”日益匮乏的双重挑战之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提高透明度来增强信任度,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有效的作用机制,不能改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运作方式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在微博上形成的“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可能会导致权力消解和社会动荡。
如果说微博倡导的这种“极端透明度”可能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令很多人“望微博而止步”的话,那么对于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慈善机构和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却正是要大力倡导透明公开,因为慈善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因此,在郭美美炫富事件中,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公关别无他途,唯一的良策就是“提高透明度——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一方面依据国际红十会的做法,向网民清楚解释筹集善款的具体运作模式,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另一方面,对慈善运作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主动认错、曝光,化解敌意,重树形象,并进一步提出公开透明的有效监督举措。总之,越早实施“透明慈善战略”,越有利于化解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1.下列不属于“人联网”特征的一项是
A.倡导个人在网络上使用真实身份,说真实的话,做正确的事,并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
B.“人联网”是极度透明的,善与恶都会暴露出来,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
C.“人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也能化解敌意,重树形象,消除误解,增进了解。 |
D.相比于“信联网”,“人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了真诚和信任,因而更具人性化。 |
2.下列分析与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美美事件的影响持久而巨大,是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公益性特征和人们对它的期望分不开的。 |
B.微博会形成“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还会导致权利消解和社会动荡。 |
C.虽然发明者希望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但目前的互联网上仍然充斥着不少虚假信息。 |
D.在透明化的舆论监督之下,新的危机公关也必须提高透明度,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
3.微博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社会管理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