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对方的句式批驳对方的观点,句子结构...

阅读下列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对方的句式批驳对方的观点,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即可。(4分)

易中天,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品三国,便品出粉丝无数,也让《品三国》的版权在拍卖声中得到140万的高价。随之掌声纷至沓来,口水接踵而至;网络论坛更是热热闹闹,众说纷纭。然而几组关键词逐渐浮出水面:崇高、庸俗,学术性、大众化,严肃性、娱乐化……发人深省。

有人认为:易中天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知识,也不能显示文化,更不能显示学术的严肃性。

答:                                             

 

示例:易中天品说三国,把“三国”变成了大众盛宴:既做到老少咸宜,也做到妙趣横生,更做到将学术作品大众化。(4分)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外国小说欣赏》单元话题“情感”中告诉我们:情感的处理,节制胜于放纵。并不是作者越大力气煽情,读者就越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相反,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在《礼拜二午睡时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马尔克斯表现出的对感情抒发的节制。

请对以下给出的《礼拜二午睡时刻》中任一人物话语进行赏析,品评人物话语中蕴含的深层情感。(4分)

1、快到小镇时,母亲对女儿说的话: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2、母亲要带女儿去墓地拜祭时,神父看到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后说的话:等一会儿走吧”“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

我选(  ),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小题作答,多选多做者按其所答的前五句评分。共5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积善成德,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5.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7.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8.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铃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情景?(4分)

2.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敢任烦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式样

C.因公解职累:积累

D.为相之家作家传知:交好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3分)

⑵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3分)

⑶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3分)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使 寿 。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的沉沦

耿 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彻肤彻骨,透到了骨髓。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中国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中国转换如此之快的感叹。

B.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C.作者有意曲解成语“背井离乡”的含义,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3.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

4.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