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聊斋”“ 红楼”一脉相承?
王磊
“‘聊斋’‘红楼’一脉相承。”最近,一些广告人独门创意,让这句话在电视上滚动播出,“雷”倒了不少观众。圈里人都知道,这样拿“玄幻”说事,不是在议论两部名著的内容和风格,而是在打包推销两部新版古装电视剧。虽然有学者也曾考证出曹雪芹和蒲松龄的人生遭遇有几分类似,但要让观众对神鬼间的爱情与“红楼”里被现实撕裂的情爱关联起来,体味其中的“一脉相承”,真不是一件容易弄明白的事。或许事情本身就非常简单:只是冲“古典名著”四字,就当是“同类项”来“合并”,根本就没打算让你去深思深想,“雷”着你就行,谁信谁自己认!
有人说,电视剧营销本来就不在乎观众摸不摸得着头脑,关键是要“摸着”收视率。靠造话题搏出位的营销和包装手段,是电视剧拓展市场过程中正在形成的另类新传统——“一脉相承”的不是文脉,而是电视剧造势“拗造型”的滚滚“雷声”。
全国一年生产5000集电视剧,想让自己成为观众手里遥控器锁定的目标,不少电视剧在开拍之前就做足了功夫。回看新版《红楼梦》开机前新闻不断,选角、换导演、泄露定妆照,为的就是保持高调。开机前1年多,“红楼梦中人”选秀就拉开序幕。不仅分“黛玉专场”、“宝玉专场”、“宝钗专场”,还设了七八个大中城市的分赛区,赛程更是“赛区赛”晋级“全国赛”、“全国赛”迈向“巅峰决选”。40万人最终选出不到70人参演电视剧,这样的“淘宝”让电视剧还未开拍就“秀”出了商业味,为电视剧积攒了关注度。
相比《红楼梦》耗资巨大的选秀,在“全媒体时代”利用网络论坛打电视剧的“软广告”,则是更加有效的手段。一些电视剧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凭借话题取胜,直接催生了一批为电视剧造话题的“推手”。在论坛上发帖,引出“网友”讨论,不愁拉不起收视率。某电视制作机构在营销方案中透露,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的娱乐论坛,甚至财经、社会、游戏板块的“灌水区”,都安排了“自己人”,专门为即将播出的电视剧发帖子。说说看点,扯扯八卦,甚至不惜遭人骂上传几张类似“蜘蛛精和猪八戒洗澡”的照片。话题正面反面侧面不论,“全面包围”只求能和观众多见面。今天混个眼熟,明天收视飘红。
“选秀”加上“推手”,这样的组合已经造就了太多的“芙蓉姐姐”和“凤姐”。电视剧搭上了“成名高速路上的奔驰”,也急速向炒作标题党靠拢——不求最美,但求最“雷”。上个月,电视剧论坛上风传一帖,标题为“投资2亿,章子怡、巩俐、周迅、汤唯、周润发、金城武主演”。一部电视剧怎样消化如此之多的大牌,又该卖多少钱一集?记者连忙点开标题,才看到帖子正文主演名单前有三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小字——“拟邀请”。投资方“诚实”地用一个“拟”字,给攒足了期待的观众讲了一个冷笑话。
不过,电视剧终究还得一集一集播,故事还得一个一个说。究竟品质如何,是不是有人把盒饭吹成“满汉全席”,观众看过之后一清二楚。电视剧是商品,推销包装本无可厚非,但名著毕竟蕴含着厚实的文化,改编玩“噱头”不能太过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怎么着也不能脸先着了泥地啊!
(2010.7.19《文汇报》)
1.下列关于电视剧“推手”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电视剧推手为即将播出的电视剧造话题、发帖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造势”作用。 |
B.广告人即推手,他们在网上发帖,无意中引来了网友的热议,拉拢了观众。 |
C.推手面对观众的谩骂而无怨言,尽其所能地甚至是毫无原则地为投资者“雷”观众。 |
D.“‘聊斋’‘红楼’一脉相承”这句“软广告”“雷”倒了不少观众,催生了一批电视剧推手。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电视剧拓展市场的过程中正在形成的另类新传统看重的是收视率,而忽视的是观众的感受。 |
B.电视剧是商品,推销包装电视剧无可厚非,但不要搞装腔作势式的“拟邀请”,不能走极端。 |
C.利用网络论坛打电视剧的“软广告”,电视剧才能从网络论坛红到荧屏,实现最大商业利益。 |
D.一些人为想“雷”倒观众而不在乎观众摸不摸得着头脑,利用多种炒作手段包装推销电视剧。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聊斋’‘红楼’一脉相承”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名著毕竟蕴含着厚实的文化,玩“噱头”不能太过分。 |
B.电视剧包装得再好,质量不行也是枉然,电视剧收视率高的高低,往往是由质量决定的。 |
C.把新版《红楼梦》用于从40万人中选出不到70人参演电视剧的经费用于电视剧制作,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定会更高。 |
D.不求最美但求最“雷”,结果是“芙蓉姐姐”应运而生、众多“大牌”云集、观众大跌眼镜。 |
作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
“人的尊严靠法制。”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
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1)
(2)
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美国卡地夫大学的科学家近日起程,前往调查大西洋深处地壳失踪之谜。
通常情况下,地幔由数公里厚的地壳所覆盖,但科学家发现,在大西洋中部约有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壳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水下3000米左右的海底。卡地夫大学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海洋地质学家克里斯认为,这有如发现了地球表面的伤口。他表示,该处虽不是地壳失踪的唯一之处,但可能是最有意义的一处。一般来说,当板块断裂后,地幔将通涌出,形成岩浆。而这种通常的情况没有发生,说明一定存在某种原因。科学家希望了解该处的地壳是否从来就不存在,还是因为发生大规模地层断裂所致。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科学家希望搞清楚,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克里斯将参加由特勒姆大学海洋地球物理系教授罗杰?塞尔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乘库克号科学考察船,前往比得角群岛和加勒比之间的区域进行考察。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形成海底声纳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科学家认为,这次考察将为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幔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可能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
(1)从上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三个关键词(3分)
(2)阅读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克里斯为什么认为“可能”?为什么认为“最有意义”?(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日 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
2.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5分)
4.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分)
默写名句(8分)
1.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6.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8.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