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1938年11月17日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鸟”,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来修饰,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读者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这里用“被暴风雨打击”“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词来修饰,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用“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温柔”的修饰表明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根据时间的提示:1938年11月17日可以看出作者为了祖国的安危而勇于献身的博大情怀。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的“我”,指喻体“别人”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 ( )
A.排比 夸张 重复 |
B.对比 重复 拟人 |
C.重复 排比 对比 |
D.借代 对比 排比 |
结尾中说这首涛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表明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
“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 (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 |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 (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
D.“我”不忘养育之恩。 |
课文注释说,作者的保姆原没有名字,因她娘家住在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可作者在诗中却利用谐音,把她的名字改为“大堰河”。作者为什么这样做?( )
A.偶然的,没有内在的含义。 |
B.觉得“大叶荷”不好听,所以利用谐音改为“大堰河”。 |
C.因为人们常把养育自己的河流比作母亲,用谐音就暗含了这一层意思。 |
D.因为家乡有一条河叫“大堰河”,正好和“大叶荷”是谐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