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②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③,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 ①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②岭表:今两广地区。词人在此为官一年左右,后遭谗罢官北归。③尽吸西江:指豪饮。

1.“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

2.简述下阕的内容及作者在此处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分)

 

1.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1分),借景抒情(1分),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高洁情怀(1分) 2.下阕抒写了词人在岭表一年的为官生涯中,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人品的感怀(1分),表现了词人抛弃宠辱得失,忘情山水之间的旷达胸襟(1分)。 【解析】 1.“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属于景物描写,回答此题首先要解释句意,再答出手法以及情感。 2.此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结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以及注释可知诗人“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人品的感怀”,再结合“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理解“抛弃宠辱得失,忘情山水”的情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趣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古同“浥”,沾湿。②轩:窗。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带露采菊,时间在清晨;七、八句写倦鸟归林,时间在傍晚。

B.“忘忧物”指酒,“泛”是纵情饮酒的意思,透出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

C.“壶自倾”有斟酒之意,还有酒壶倾尽之意,写出诗人独酌时间之长。

D.末尾两句即有对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也体现了归隐后的悠然自得。

2.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分别结合陶渊明其他诗文简要分析。(20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

1.曾记否,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夫子何哂由也?”曰:                  ,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庖丁在对王述说自己的技艺时说“方今之时,                  ”(《庖丁解牛》)

5.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作者认为“         ”是“诚不能也”,“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相应的文句,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最伟大的批评者,正是他的逍遥,丰富了中国的古代文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评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湖 畔

李萦枝

①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清冽的湖边,薄薄的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在积雪之上。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像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②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象的通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③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濛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光穿过。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

⑤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轮,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的四个阶段。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芳。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⑥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惟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大和无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

⑦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换的场景,深入它记忆的最深处。在时间的滴答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如此,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

⑧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⑨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蓓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而等待却永远继续。唯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⑩从《湖畔》中走出来,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1.作者在②段写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请回答这里的“经历”与“等待”分别指什么。

2.作者在⑧段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请结合⑦段内容,简述你对这种“内在关联”的理解。

3.第⑨段中作者用四个比喻句来形象地展示“生命的极致”,请分别说出它们的含意。

4.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由一幅摄影作品而引起联想和想象,由实入虚、化理为像,从铁椅前的过客写到汗青史册上的过客,并引发了对生命极致的孜孜追求。

B.作者笔下的铁椅是“泊在时间的岸边”、有着博大和无垠的胸怀的守望者,作者通过这位“守望者”对人生和历史的审视,吟诵了守望不息的生命精神。

C.“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从眼前的思索中解脱出来。它既照应了开头铁椅的等候,又与“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互为补充。

D.“透过积雪……幸福的印记。”作者在这里用“斑驳的锈迹”形容铁椅的历尽沧桑和过去发生在它身边的种种人事,以及由此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感受。

E.“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是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因而不应永远“泊在时间的岸边”去怀想沉湎着过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铸剑(节选)

鲁 迅

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他又不敢大声赶,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

许多时光之后,平静了;他也想睡去。忽然,扑通一声,惊得他又睁开眼。同时听到沙沙地响,是爪子抓着瓦器的声音。

“好!该死!”他想着,心里非常高兴,一面就轻轻地坐起来。

他跨下床,借着月光走向门背后,摸到钻火家伙,点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然,一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里面了;但是,存水已经不多,爬不出来,只沿着水瓮内壁,抓着,团团地转圈子。

“活该!”他一想到夜夜咬家具,闹得他不能安稳睡觉的便是它们,很觉得畅快。他将松明插在土墙的小孔里,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才放手,那老鼠也随着浮了上来,还是抓着瓮壁转圈子。只是抓劲已经没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里面,单露出一点尖尖的通红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气。

他近来很有点不大喜欢红鼻子的人。但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又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干爬了上来。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似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上。老鼠先是丝毫不动,后来才有一点呼吸;又许多时,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似乎要站起来逃走。这使眉间尺大吃一惊,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只听得吱的一声,他蹲下去仔细看时,只见口角上微有鲜血,大概是死掉了。

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他蹲着,呆看着,站不起来。

“尺儿,你在做什么?”他的母亲已经醒来了,在床上问。

“老鼠……。”他慌忙站起来,回转身去,却只答了两个字。

……

“听哪!”她严肃地说,“你的父亲原是一个铸剑的名工,天下第一。他的工具,我早已都卖掉了来救了穷了,你已经看不见一点遗迹;但他是一个世上无二的铸剑的名工。二十年前,王妃生下了一块铁,听说是抱了一回铁柱之后受孕的,是一块纯青透明的铁。大王知道是异宝,便决计用来铸一把剑,想用它保国,用它杀敌,用它防身。不幸你的父亲那时偏偏入了选,便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地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炼成两把剑。

“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呵!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炉子里,是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用井华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这样地七日七夜,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大欢喜的光采,便从你父亲的眼睛里四射出来;他取起剑,拂拭着,拂拭着。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他将那两把剑分装在两个匣子里。

“‘你只要看这几天的景象,就明白无论是谁,都知道剑已炼就的了。’他悄悄地对我说。‘一到明天,我必须去献给大王。但献剑的一天,也就是我命尽的日子。怕我们从此要长别了。’

“‘你……。’我很骇异,猜不透他的意思,不知怎么说的好。我只是这样地说:‘你这回有了这么大的功劳……。’

“‘唉!你怎么知道呢!’他说。‘大王是向来善于猜疑,又极残忍的。这回我给他炼成了世间无二的剑,他一定要杀掉我,免得我再去给别人炼剑,来和他匹敌,或者超过他。’

“我掉泪了。

“‘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我可是早已有准备在这里了!’他的眼里忽然发出电火似的光芒,将一个剑匣放在我膝上。‘这是雄剑。’他说。‘你收着。明天,我只将这雌剑献给大王去。倘若我一去竟不回来了呢,那是我一定不在人间了。你不是怀孕已经五六个月了么?不要悲哀;待生了孩子,好好地抚养。一到成人之后,你便交给他这雄剑,教他砍在大王的颈子上,给我报仇!’”

“那天父亲回来了没有呢?”眉间尺赶紧问。

“没有回来!”她冷静地说。“我四处打听,也杳无消息。后来听得人说,第一个用血来饲你父亲自己炼成的剑的人,就是他自己——你的父亲。还怕他鬼魂作怪,将他的身首分埋在前门和后苑了!”

……

但他醒着。他翻来复去,总想坐起来。他听到他母亲的失望的轻轻的长叹。他听到最初的鸡鸣;他知道已交子时,自己是上了十六岁了。

1.小说以记述眉间尺杀老鼠之事开头,有什么用意?

2.文章为什么要插入母亲详细回忆父亲的故事?

3.最后一段提到眉间尺尽管知道了父亲的血海深仇,却仍然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个细节描写起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