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0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请用几个词语概括这首诗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5分)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明经第:考取。 |
B.子无为嫌嫌:疑忌。 |
C.俾其守约束俾:使。 |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所不及 |
B.因极推引 某所,而母立于兹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C.逸则富以康 |
D.保邦于未危 |
醉则更相枕以卧 室西连于中闺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4分)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
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
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意味着科学素养的提高?
这让人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
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的60%- 80%仍存左很大差距。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
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中国科技实力“清单”:中国科技投入年增20%,科枝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取得多个“首次”或“第一”,部分领域比肩国际前沿。如果说,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
1.下列对“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素养是一项基本公民素质,公民科学素养可以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来衡量。 |
B.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 |
C.应该明白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 |
D.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对科学技术能持怀疑态度,对于媒体信息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
2.从原文看,下列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公民科学素养发展却不能与之同步。 |
B.面对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炒作,显示了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
C.离开公众素养这个科技发展的土壤,我们不可能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也不可能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
D.中国在专业层面上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而非“创新大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比较低,相当于某些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
B.正确判断简单的科学问题,不能说就具有科学素养。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同步,是一个重大命题。 |
C.对于科学素养,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是不能隔离的,两者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不会参与创新。 |
D.公民科学素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而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向大家告别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神而鼓掌。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让罗尔斯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现在《正义论》成了经典,全球研究它的专门论著有五千余部。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 , ,
, , 。蝉亦是禅。
①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
B.④⑥②⑤③① |
C.③①④②⑥⑤ |
D.③④⑤⑥②①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监督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官员合法财产如何界定等,毫无疑问成为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出台的最大障碍。 |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的阶段,并已开始向科学技术工作者身上倾斜。 |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
D.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2012 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