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鲁藜以《泥土》为题写了这样一首小诗: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富含哲理,启人深思。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认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解析】鲁藜的《泥土》主要在于表达一种人生的自我定位,一种切入生活的态度,及由此体会到的不同人生感受。当然还有更多的立意角度,比如泥土的平凡与伟大,比如泥土的奉献精神,比如泥土对万事万物的意义……打开思路,海阔天空。具体来讲,我们可以这样构思谋篇:单从“泥土”的字面意思分析,可以联想到“土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联系我们生存的大地,人们生活的环境,进而结合环保问题,关注生态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现实焦点,适合写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科技说明文、文艺小品文甚至调查报告。 从“泥土”还可引申出“家乡”、“故土”、“土地”、“家园”等多个含义,就在泥土之上,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每天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所以不妨立足土地之上,选取土地上生活的人、发生的事、变化的景、激发的情等角度,并以此为素材写作记叙文或者小小说。 由“泥土”联想到生活其上的人,以及这类人“泥土”一样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思想情感,比如广大“乡村”、“农民”、“艺人”等,集体也好个体也好,都可与“泥土”联系在一起,他们平凡普通,坚忍顽强,执著不屈,但“泥土”一样的品性自有其神圣、伟大、崇高的地方值得人们热爱、感佩、景仰、赞叹,适合写作抒情散文或者散文诗之类的文体。 由“泥土”的某种品格生发联想,比如泥土的奉献精神,比如泥土的宽广胸怀,比如泥土的任劳任怨等等,只要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深入挖掘,由物喻人,由此及彼,选用故事新编、独幕剧、童话故事、寓言小品等形式均可以。当然也可以考虑写作评论或者杂文类文章,或赞扬泥土般的精神、宣扬泥土的博大,或批评忽略泥土的现象、糟蹋泥土的做法、残害泥土的行经等等,展示前景,指陈利害,分析后果,提出警告,引起重视,发出呼吁,同样都能围绕话题写得生动、深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诗句,选择新的写作对象,另写一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4分)

原作:路边的那一潭死水,       仿写:                                    

无纹无波。                                                         

我不要这样的生活               我不要这样的生活

要么就卷入长江大海,                                               

要么就去无声地滋润田禾。

 

查看答案

下面的长句较费解,请改写成语言连贯的4个短句。(4分)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次为期16天的飞行中,机组人员进行了包括中国等6个国家学生设计的分别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蜘蛛、蜜蜂、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在内的80多项科学实验。

(1)                                                                   

(2)                                                                    

(3)                                                                   

(4)                                                                   

                                                                         

 

查看答案

请拟两条以“注意交通安全,拒绝酒后驾驶”为主旨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每条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1)                                                                 

(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4分)

近日,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正式启动。

按照“领雁工程”计划,市教委将组织100所城镇优质中小学与10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项目学校)建立发展共同体,采取以城带乡、合作共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方式,力争3年内将项目学校培养成为内涵发展的“领雁”学校,辐射带动区域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就是为了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适应重庆教育在新时期的新需求,努力实现重庆基础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的重大举措。”全市各中小学将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联建方式,全作共进、资源共享,全面提高项目学校的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学校优质与特色共同发展。

同时,“领雁工程”还将以示范学校、项目学校联动为支点,拓展形成“领雁”连锁发展机制,不断扩大“领雁工程”的影响范围,实现以一带十、以十传百,形成重庆市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内涵发展的“雁群效应”。

(1)根据这则消息的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分)

                                                                          

(2)请概括“领雁工程”计划的核心内涵。(2分)(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面  子

孙智慧

(1)可怜天下父母心!城里的教学质量好,发了财的张生就打算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不久前,他的一个叔伯姐姐捎信来,说城里有套住房空着,让他先给看着,出租费好商量。张生高兴坏了,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更何况,平日里都是他有事求这个姐姐,现在这个姐姐居然也求到自己的头上了,总算把丢的面子拾回来了。

(2)他姐姐的住房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二楼,100多平方米。张生搬进来后,每天除了做些小生意就是接儿子上下学。

(3)时间一长,等他了解了居住的环境后,却生出一种自卑感。原来这是一个“干部楼”,住的都是干部,官衔倒是都不大,净是一些厂里的科长、局里的主任之类的。和他这个平民百姓一比,把他从他姐姐那儿拾起来的面子重又给弄得荡然无存,这明显是低人一等嘛。张生看到别人的笑脸就感到了尴尬,感到了无比的羞愧。

(4)这天,他接儿子放学回家,走到胡同口走不动了,胡同口围满了人,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张生驮着儿子挤进里边看热闹,仔细一听,明白了。他楼上的一个邻居正和两名警察争论不休,警察要看他的驾驶证,那位邻居死活不让看,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理。眼下,市里正在创“三优”,对交通秩序检查得紧。围观的人越聚越多,那邻居更抹不开面子了,和两名警察吵得脸红脖子粗。这时,张生的儿子跟张生要手机,说我给我同学打个电话。他儿子“滴滴”地按了一通,喂,杨志的爸爸吗?我找杨志。啊,杨志,没走远,好啊,我这儿出了点麻烦,能不能让你爸爸过来一趟。没多大工夫,一辆小面包车驶来,车身上写着“公安”俩字。从车上下来那个叫杨志的同学,来到张生的儿子面前,毕恭毕敬地问:班长,啥事?张生的儿子指了指那邻居,说我叔叔遇上了麻烦,想让你爸爸帮帮忙。那小子的爸爸径直走到那两名警察面前,低声耳语几句,两名警察放了行。一旁的张生看得呆了,行啊,臭小子,你也会来这一套了,不过,也给我长了面子。儿子不屑地撇撇嘴:我同学的爸爸是个大队长,我们班找他办事的多着呢。

(5)这下,张生住的楼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没想到楼里还住着个神通广大的人哩。再有人看着张生笑,张生就不再感到尴尬了,他看出大家都带着一种羡慕的表情。儿子能在班上当班长,他爹能差到哪儿去?这么个小芝麻官竟然也能办到大人都办不了的事呢!张生更得意了,他不失时机地宣传他儿子,大家也都把他当成了个人物,张生感到和邻里的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6)这天,他又去学校门口接儿子。刚要扭身离去,又看见两名警察拦住一个骑摩托的人。张生觉得这个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儿子在旁边,那位同学肯定还没走远,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题就解决了。他拉着儿子往跟前凑。走到近前,他儿子倏地像骡子受惊了似的向他身后撤。干什么,你给老爸露脸的时候到了。张生呵斥儿子。他儿子却使了吃奶的劲把他拽到一边,说,那是我老师,我都听到她给我的那位同学他爸打电话了,谁稀罕咱帮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嘟囔着:怪不得我看着有些面熟呢!

(选自《北文学》,有删节)

1.张生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2分)

(2)张生觉得这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2分)

3.文章第四段,作者是怎样通过场面描写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4.文章最后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