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下面词语为诱发点,分别扩展为一个不少于30字的比喻句。(6分) (1)诱发点一...

以下面词语为诱发点,分别扩展为一个不少于30字的比喻句。(6分)

(1)诱发点一:雨       雨声(2)诱发点二:母亲     一棵树

 

⑴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如春蚕咀嚼桑叶 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一点余光啃噬殆尽。       雨滴接踵而至,滴在瓦片上,丁丁当当的雨声,如同古筝, 清脆而韵味十足地向四方弥漫。(柔)       雨势急骤,雨声也变得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一般, 又如两军交锋,鼓声不绝。 (形声喻)(刚)        ⑵母亲是一棵柳树。春天披一身鹅黄的,炎夏里撑一片浓阴, 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里,那样普通,那样平凡。   母亲是一棵冬青树,她独对严寒笑迎风雪,历尽寒暑风雨, 却依然不枯不谢不恨不悔。(抓特点喻)各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如写雨,可从形状,声音,韵味等方面来写。写母亲与树,要找出相同点,如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5分)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但是这个估算值仍然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② 这样,我们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就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的膨胀下去。            ③  它会肿胀成一颗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临近的行星都吞没。

④  我们可以对星系和星系团中得暗物质的量进行一个相当可靠地估算。            

 ⑤  再过五十亿年左右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

A. ⑤③②①④ B ⑤③②④①   C  ④⑤①②③   D ④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2月6日的那个夜晚,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两大保险巨头在春节晚会上的拜年字幕此起彼伏,远远超过同样在春晚砸下重金的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业兄弟的商业广告。

D.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加剧,使全世界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国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干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

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怀念孙犁先生

铁凝

  在秋日的一个下午,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戴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做衰老的。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联系着质朴、节俭?联系着勤劳、创造和开拓?好像都不完全。

  当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曾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了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我第四次与孙犁先生见面是去年10月16日。这时他已久病在床,住医院多年。我知道病弱的孙犁先生肯定不希望被频频打扰,但是去医院看望他的想法又是那么固执。感谢《天津日报》文艺部的宋曙光同志和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女士,他们满足了我的要求,细心安排,并一同陪我去了医院。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已是半昏迷状态,他的身材不再高大,他那双目光温厚、很少朝你直视的眼睛也几近失明。但是当我握住他微凉的瘦弱的手,孙晓玲告诉他“铁凝看您来了”,孙犁先生竟很快做出了反应。他紧握住我的手高声说:“你好吧?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他那洪亮的声音与他的病体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十分惊异。我想眼前这位老人是要倾尽心力才能发出这么洪亮的声音的,这真挚的问候让我这个晚辈又难过,又觉得担待不起。在四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也大声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孙犁先生的嘴唇一直嚅动着,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他身上,盖有一床蓝底儿小红花的薄棉被,这不是医院的寝具,一定是家人为他缝制的吧,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仿佛孙犁先生仍然亲近着人间的烟火,也使呆板的病房变得温暖。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作者第一次去拜访孙犁先生时,看见他正在别人刚刚收过的黄豆地里捡黄豆。这段描写说明孙犁先生节俭的品质,看不惯浪费行为。

B. 因为戴套袖的作家能给作者一种亲切感,所以作者第一次去拜访孙犁先生,发现孙犁先生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后,便如释重负。

C. 作者第三次去孙犁先生家中拜访后才知道:原来孙犁先生平素就是时时戴着套袖的,并不是因为要去干什么事情才临时戴上去的。

D. 作者认为,孙犁先生在用纸张、穿衣服上的不讲究,说明了孙犁先生以此表明他自己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和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E. 第⑥段“很快作出了反应”、“紧握住我的手”、“高声”与后文他嘴唇蠕动却没人能知道在说什么对比,表现了孙犁先生对作者的深切关怀。

2.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同答。(6分)

3.文中反复提及孙犁先生的套袖,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4.孙犁先生是抗日老战士,是我国著名作家。本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可敬、栩栩如生的孙犁形象。联系现实,谈谈孙犁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