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时中书令褚遂良贱市中书译语人地,思谦奏劾其事,遂良左授同州刺史。及遂良复用,思谦不得进,出为清水令。谓人曰:“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触机便发,固宜为身灾也。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曰张胆以报国恩,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左肃机皇甫公义检校沛王府长史,引思谦为同府仓曹,谓思谦曰:“公岂池中之物,屈公为数旬之客,以望此府耳。”累迁右司郎中。

    永淳初,历尚书左丞、御史大夫。时武候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协,而诬奏之。高宗临轩问仁祎,仁祎惶惧,应对失次。思谦历阶而进曰:“臣与仁祎连曹,颇知事由。仁祎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聪,致仁祎非常之罪,即臣亦事君不尽矣。请专对其状。”辞辩纵横,音旨明畅,高宗深纳之。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未尝行拜礼。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也。”初拜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非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则天临朝,转宗正卿,会官名改易,改为司属卿。光宅元年,分置左、右肃政台,复以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或以为辞,思谦曰:“国家班列,自有差等,奈何以姑息为事耶?”垂拱初,赐爵博昌县男,迁凤阁鸾台三品。二年,代苏良嗣为纳言。三年,上表告老请致仕,许之,仍加太中大夫。永昌元年九月,卒于家,赠幽州都督。  (节选自《旧唐书》卷八十八)①微殿:末等。②译语人:翻译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襄阳                    家:定居

B.初左丞                    拜:拜谒

C.终不能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    妻子:妻子儿女

D.举纲目                    振:整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思谦“狂鄙之性”的—组是(3分)(      )

①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②大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以报国恩  ③思谦在宪司,每见王公,未尝行拜礼  ④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狎之   ⑤此陛下知臣之深,亦微臣尽命之秋  ⑥大夫旧与御史抗礼,思谦独坐受其拜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韦思谦弹劾褚遂良贱买他人土地,致使褚遂良被贬。后褚遂良复用,韦思谦受压制外调。

B.韦思谦因公事考核位居末等,按旧制不能被提拔,但因有大德而被吏部尚书破格提拔。

C.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和而诬陷仁祎,仁祎懦弱,韦思谦出手相助,使仁祎没有获罪。

D.韦思谦为人公正有主见,忠于朝廷,认为做事不能无原则,受到多位皇帝的信任和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4分)

译文:                                                                        

     (2)公岂池中之物,屈公为数旬之客,以望此府耳。(3分)

译文: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译文:                                                                        

 

1.B 2.C 3.B 4. (1)自从我任职选考部门,今天才得到这样的一个人才,怎能因为小错就舍弃大德。 (2)您哪里是池中之物,委屈您做几十天的宾客,来提高本府的声望。 (3)略 【解析】 1.拜:授官 2.②⑤都是表现韦思谦尽忠的品质 3.文中没有说不能被提拔,只是说大多未被提拔;所谓“大德”只是高季辅个人的看法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译出大意给3分;“居”、“小疵”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3分;“屈”、“望”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3)足、则、句意各一分。 【参考译文】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本名仁约,字思谦,因为原名与武则天之父名讳相似,故称字。他的祖先从京兆向南迁徙,定居在襄阳。考中进士科,多次受任为应城令,一年后参加选考。韦思谦在任上,因为政绩考核为末等,依照旧的制度,这类情况大多不能晋升。吏部尚书高季辅说:“自从我任职选考部门,今天才得到这样的一个人才,怎能因为小错就舍弃大德。”提升他做监察御史,由此知名。他曾经对人说:“御史走出国都,如果不能动摇一方,震慑州县,就是失职。”当时中书令褚遂良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韦思谦上书弹劾此事,褚遂良被降至同州刺史。等到褚遂良官复中书令,韦思谦不得升官,出任清水令。韦思谦对别人说:“我性格狂放粗率,被授予大权,遇事就要发作,遭祸害身理所应当。然而大丈夫身居刚正之位,必须无所畏惧来报答国恩,终不能做碌碌无为的臣子来保全妻子儿女。”左肃机皇甫公义任检校沛王府长史,引进韦思谦任同府仓曹,他对韦思谦说:“您哪里是池中之物,委屈您做几十天的宾客,来提高本府的声望。”多次升任为右司郎中。 永淳初年,历任尚书左丞、御史大夫。当时武候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和,因而上奏诬陷张仁祎。高宗到殿前责问张仁祎,张仁祎慌张,对答不当。韦思谦登上大殿台阶进谏说:“臣与张仁祎同在一暑,很清楚事情的经过。张仁祎为人懦弱,而不能为自己申辩。如果田仁会迷惑圣上视听,使张仁祎获得不应该获得的罪,那就是臣子事奉君主不尽心了。请让两人专门为此事对证。”他言辞流利,含义鲜明畅达,高宗非常赞同。韦思谦在宪司任职,每次见到王公,从不行下跪拜礼。有人劝他,他回答说:“雕鹗鹰鹯,怎能与那些家禽为伴,为何行跪拜礼来讨好别人?况且身为谏官,本来就应该独立。”他刚任左丞时,上奏说道:“陛下任官择人,没有合适的人选则空缺不授。现在不惜美官,令臣来充任,这是皇上知臣之深,也是小臣尽命之时。”整顿制定法纲,朝廷肃然。 武则天临朝称帝,他转任宗正卿,恰逢改换官名,改任司属卿。光宅元年,分别设置左、右肃政台,又任命韦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大夫过去和御史行对等之礼,唯独韦思谦坐着接受对方的拜见。有人对此提出意见,韦思谦说:“朝廷班列,本有等级差别,为何无原则地行事呢?”垂拱初年,赐爵博昌县男,升任凤阁台三品。二年,接替苏良嗣任纳言。三年,上表告老辞官,武则天答应了他,并加授太中大夫。永昌元年九月,死于家中,追赠幽州都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舜文化

    ①《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②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④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⑤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又特别以舜文化为博大精深,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舜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时说,是“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孔孟传之于后人。

    ⑥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是舜文化。舜文化是儒家道德价值之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舜文化这个道德文化的源头,就不可能使中华民族保持强大的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亲和力;没有舜文化的润泽,就不可能培养出国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舜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造就出以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为己任的一批又一批国家精英。

1.下面对“舜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文化是炎、黄民族融合进程中产生的具有原生性特征的道德文化。

   B.舜文化是在社会转型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由当时的舜帝创造的文化。

   C.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由文明产生的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志。

   D.舜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大学科。

2.对文中“舜文化是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源头。

   B.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C.儒家文化脱胎于舜帝所创造的舜文化。

   D.儒家文化是舜帝创造的舜文化的核心。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一项是(      )

   A.舜文化是为了适应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应运而生的和谐文化。

   B.舜文化得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其原因是它代表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

   C.农耕文化、政体文化、道德文化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其中道德文化最重要。

   D.舜文化的滋养和润泽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保持国家强大凝聚力的根本保证。

 

查看答案

判断下列加点的词的词性:(      )

(1) 我在北京。          (2) 游击队员们战斗在华北平原。

(3)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4)我们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A.动、副、介、介、

B.动、副、副、介、

C.介、动、副、介、

D.动、介、副、介、

 

查看答案

下列短语归类有错的一项是:(      )

A.并列:听说读写 早三暮四 光荣而艰巨 轻松愉快

B.偏正:新的语法 大操场上 跟我们学 非常激动

C.动宾:复习短语 洗热水 擦干净 送我一首小诗

D.(后)中补:热起来 做下去 疼得发紫 读两遍 摆整齐

 

查看答案

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管理 ②治理 ③昨天 ④推测 ⑤汉语 ⑥打击 ⑦清楚 ⑧宽阔 ⑨减少 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查看答案

结构上全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

A.纯洁高尚 全面衡量 热烈响应 热切希望

B.灿烂异彩 重放光明 热情鼓励 放射光芒

C.分析成分 巩固胜利 战胜敌人 散发香气

D.感觉良好 完全彻底 修饰限制 搭配适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