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 名
梁晓声
①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②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③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④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⑤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⑥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⑦“八十三了。”
⑧“八十三还采茶?!”
⑨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⑩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意能说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已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11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12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13“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14“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15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16“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17“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18“啊!”我一时失语。
19“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20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21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22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23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24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25“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26“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27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28……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29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30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31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32不久前,予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33“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34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35清名、清名……
36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37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地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
D.阿婆的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钦佩。
E.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2.文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3.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4.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一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给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 ,(2) 。(3) ,(4) ;(5) ,(6) 。(王勃《滕王阁序》)
2.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 ,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5)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宿云门寺阁
(唐) 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①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①五湖:太湖的别名。
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 ___
2.第二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 _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相关的问题。(4分)
现在容易动手了,当他在祈祷时;我现在就下手杀了他……然后他就直接上天堂;这就算是复了仇?这还需三思……
假如我正当他在忏悔时把他杀死,那他为此旅程已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能算是复了仇吗?不!
回鞘去吧,宝剑呀,让我寻个更好的机会:当他烂醉如泥、大发雷霆、淫榻寻欢、赌博渎神,或做其他毫无拯救可言之事时,那时我再颠他于我的足下,教他双脚朝天,一条地狱般黑恶之灵魂直归阴曹地府。
1.上述选段中的“他”是______。(1分)
2.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我”这一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3分)
答:___ ___
下面是不同时期较为流行的寒暄语,请探究这一语言的变化在内容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和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并将探究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1)上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
(2)上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
(3)上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
(4)本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
(5)2012年初:“你船票准备好了没?”
内容变化的特点:
折射出的心理:____ __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李密《陈情表》)
2.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