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1.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4分)
2.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任选一处加以赏析。(4分)
3.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举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学已经很多天了,可是他仍然久假不归,我想他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
B.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C.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毋庸置疑的,《红楼梦》也不例外。
D.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心不古,人们冲破了条条框框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干,求实创新,祖国面貌焕然一新。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腹泄 增幅 掉书袋 蜂涌而至 B.布署 渎职 紧箍咒 披星戴月
C.筹码 贯例 莫须有 迄今为止 D.沦落 告罄 志愿者 潸然泪下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迂回(yú) 譬如(pì) 楔子(xiē) 风流蕴藉(jiè)
B.脊骨(jí) 禅让(shàn) 翘楚(qiáo) 咬文嚼字(jiáo)
C.繁芜(wǔ) 榫头(sǔn) 盥洗(guàn) 锲而不舍(qiè)
D.庇佑(bì) 雕镂(lòu) 蜿蜒(wān) 汗流浃背(ji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秒91获得110米栏冠军,取得中国男子项目的第一枚奥运会田径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人寄予厚望的刘翔因伤黯然退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旧伤复发的刘翔仍走向赛场,然而在预赛中摔倒,无缘奖牌。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700字
我国史传文学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的记录,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或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认识和理解。要求:不少于200字,观点鲜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