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①星旗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 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 ③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1.①思念家乡亲人。(2分)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2分) 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解析】 1.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深入理解这两句话,可发现客子在思念自己的亲人,从军复几年,无休止的战争让他厌恶。 2.当窗应未眠,是一种猜测。本来要写自己思念亲人,反而写亲人在思念自己。这种手法虚实结合。答题时,手法2分,说明2分。 附译文:关山,秦川,疏勒,祁连--地名关山的月亮正明,客居之人蓦然回忆起家,乡,离人惆怅时,思妇应该也守候在窗边未眠吧?跟着队伍,一路走过疏勒,祁连。。。仿佛这场战争永无止境似的如今这般一直的争斗,结果带来到处苍凉之景象,物是人非我已经忘记了随军几年了。。似乎,战乱延续,一时走不到头了哪一日才能归故里,哪一日才能享受太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其榷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门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曰:“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盒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他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应天府知:主持、掌管

B.曹利用恶曾己上,尝怏怏不悦班:次序、位次

C.人莫敢以私干:求取

D.太后大怒,曾为之【解析】
解决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王曾的品行修养的一项是(   )

①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

②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③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④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⑤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⑥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乏,卒无妖。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 !”认为他是奇才。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4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3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国的文化精华,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和名著,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加以描龙画风,披金戴银,挤眉弄眼,然后招摇于市。

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竟也成了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正在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在一起。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跑到哪去了?

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两都往里边塞。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历史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怎能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以文化谋利—一为了赚钱发财,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之一。

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热销、票房和收视率,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的吗?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下列关于“文化上自我糟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的文化精华正面临着自我糟蹋的潮流的冲击,它们或被重新包装,或被拆卸重组。

B.在很多涉及历史名人的影视作品中,历史只不过是一个被借用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C.那些残存的历史街区、古村古镇、名人故居,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后,就会被“腾笼换鸟”,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或“游客的天堂”。

D.文化经过粗鄙化的打造后,就会失掉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变得不精不深。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有像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那样精深的文化,就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就能整体地提高。

B.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既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又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将直接影响社会文明的进程与全民素质的提高。

C.促使文化鄙俗化潮流变本加厉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GDP,而GDP是衡量政绩的尺度——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与症结。

D.坚守了文化固有的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准则,就是维护文化的尊严,就再也不会使文化受到践踏和玷污了。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这一现象。

B.如果我们能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就能够维护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就有可能创造出精深的大作品。

C.在糟蹋文化来赚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代,恐怕很难能够对自己的文化心存挚爱和虔诚。

D.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因而,拿文化来赚钱,是一种最无知、最野蛮的赚钱方式。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面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一句名言,仿照这个比喻的句式,分别以“勇敢”“勤奋”为开头,写一句有哲理意味的句子。(6分)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时鼓舞着你对事业的进取精神。

①勇敢————

②勤奋—————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