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请以“今夜星光灿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40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宿构和抄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2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 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4.关山难越,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滕王阁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分)
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淮南子》)
请用儒家的义利观简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所蕴含的道理。(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4分)
秋波媚·登高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作此词时,作者身处南郑抗金前线,其时长安已落金人之手。
①筑:筝形的古弦乐器。
1.上片“此兴悠哉”语涉双关,请结合题目和上阕来理解。(2分)
2.请赏析划线句子。(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释】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送石昌言使北引引:出使 |
B.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
C.又以亲戚故,甚狎狎:亲近 |
D.虽不言,察其意甚恨恨:痛恨 |
2.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以亲戚故,甚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
B.安知其至此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C.说大人,则藐之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
D.吾始数岁,未学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指南录后序》) |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是苏洵为友人昌言出使边塞,为壮其行而写的。文中借孟子的话,鼓励石昌言慨然赴边,展示天朝大国的雄壮气概,从气势上压倒夷狄,为国扬威。 |
B.作者在文中回忆幼时,石昌言在生活中、学业上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尤其强调了对“我”废学的“恨”,“摧折复学”后的欣喜,表达了对故交的感激之情。 |
C.夷狄骑兵数万在宋使的驿亭旁彻夜奔驰,使昌言的随从惊吓得变了脸色,胆战心惊。以此反衬石昌言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气度。 |
D.苏洵对石昌言的描述,从参加科举考试写起,一直到他代表天子出使强悍凶悍的契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昌言深深的敬佩。 |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昔 者 奉 春 君 使 冒 顿 壮 士 健 马 皆 匿 不 见 是 以 有 平 城 之 役 今 之 匈 奴 吾 知 其 本 能 为 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3分)
(2)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
孤独
【意】卡尔维诺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
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荡,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他们挪了点地方给我。
我们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嗨,往上!”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肘子捅了捅我,低声说:“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
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好像是说我不过是说漏了嘴。
这事儿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把门板支到足够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了。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进去。
“只要那些狗日的警察别出现!”他们说。
“对!”我说:“他们真是狗娘养的!”“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吗?”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有点害怕。“不,不,不是他们!”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把他们统统杀了,就行了。”我回答说。
然后他们派我出去一会,走到街角,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门廊里,慢慢朝我移过来。
我就加入进去。
“那头有声响,在那些商店边上。”我旁边的人跟我说。
我探头看了一下。
“低下你的头,白痴,他们会看见我们,然后再次逃走的。”他嘘了一声。
“我再看看。”我解释说,同时在墙边蹲了下来。
“如果我们能不知不觉地包围他们,”另一个说,“我们就可以活捉他们了。他们没有几个人。”
我们一阵一阵地移动,踮着脚,屏着气:每隔几秒钟,我们就交换一下晶亮的眼神。
“他们现在逃不掉了。”我说。
“终于我们可以在现场捉拿他们了。”有人说。
“是时候了。”我说。
“不要脸的混蛋们,这样破店而入!”有人吼道。
“混蛋,混蛋!”我重复,愤怒地。
他们派我到前面去看看。我就又回到了店里。
“他们现在不会发现我们的。”一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包东西从肩上甩过来。
“快,”另外有人说:“让我们从后面出去!这样我们就能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溜走了。”
我们的嘴上都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他们一定会倍感痛心的。”我说。于是我们潜入商店后面。
“我们再次愚弄了那帮白痴!”他们说。但是接着一个声音响起来:“站住,谁在那儿?”灯也亮了。我们在一个什么东西后面蹲下来,脸色苍白,相互抓着手。另外那些人进入了后面房间,没看见我们,转过身去。我们冲出去,发疯也似的逃了。“我们成功了!”我们大叫。我绊了几次脚后,落在了后面。我发现自己混在了追赶他们的队伍里。
“快点,”他们说:“我们正赶上他们呢。”
所有的人都在那条窄巷里奔跑,追赶他们。“这边跑,从那里包抄。”我们叫着,另外那群人现在离得不远了,因此我们喊:“快快,他们跑不了啦。”
我设法追上他们中的一个。他说:“干得不坏,你逃出来了。快,这边,我们就可以甩掉他们了。”我就和他一起跑。过了一会,我发现只剩下自己一个了,在一条弄堂里。有人从街角那里跑过来,说:“快,这边,我看见他们了。他们跑不远的。”我跟他跑了一阵。
然后我停了下来,大汗淋漓。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站着,两手插在口袋里,开始走,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1.文章开始“我”碰到的一伙人显然是在“盗窃”,但文中却说“他们在干活”,作者为什么用“干活”而不用“盗窃”?(2分)
2.“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的重复有什么作用?(4分)
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
4.在现实世界中显然不会产生如此荒诞的事情,但在小说中,“我”的一切却给人以真实感,为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