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宋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

  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这期间,王禹偁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饶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

  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尤其是成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之为“神秀”之作(《人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

  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无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萧瑟清晨,或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的暮霭初收,“怒涛渐息,樵风乍起”的秋浦江上,“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的残照楼头,都情景交融,在景色描绘中凝聚着词人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像柳永那样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同时做出巨大贡献的全才,在中国的词坛上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苏轼以他那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为宋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北宋的词坛却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这与宋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因此,即使是在豪放词波澜衍漾,滚滚向前之时,婉约词仍能有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姜夔、吴文英、王沂孙三大派,他们虽然风格迥然各异,但都宗周邦彦为师,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

1.下列对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宋词虽源于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但直到晚唐、五代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B.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宋初的词作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C.宋词由小令发展到慢词,柳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景色描绘中凝聚着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扩大了词的题材。

D.豪放派的词虽然有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但始终没能一统词坛天下。

2.下列关于宋词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归纳,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B.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

C.“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

D.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蓄歌伎,填写新词,均以能词为荣。

3.下列对“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一句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煜是我国历史是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

B.代表李煜词最高成就的是他成为阶下囚后后创作的那些“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的作品。

C.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与曹雪芹、屈原在文学史上并立。

D.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对宋词影响深远,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曾从他那里吸收营养。

 

1.A 2.C 3.C 【解析】 1.B原文说宋初的词作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C柳永几乎没有扩大词的题材范围,他的贡献是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D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是说苏轼的,不能用来说整个豪放派 2.这一项是讲整个宋代是婉约派的天下的原因 3.文中只是就艺术成就而言,没有说思想境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请以“今夜星光灿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40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宿构和抄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2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 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

4.关山难越,_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__。《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分)

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淮南子》)

请用儒家的义利观简析“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所蕴含的道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4分)

秋波媚·登高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作此词时,作者身处南郑抗金前线,其时长安已落金人之手。

①筑:筝形的古弦乐器。

1.上片“此兴悠哉”语涉双关,请结合题目和上阕来理解。(2分)

2.请赏析划线句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释】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送石昌言使北引:出使

B.吾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C.又以亲戚故,甚狎:亲近

D.虽不言,察其意甚恨:痛恨

2.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亲戚故,甚狎是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B.安知至此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师说》)

C.说大人,则藐杳不知其所也(《阿房宫赋》)

D.吾始数岁,未学师道之不传久矣(《指南录后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是苏洵为友人昌言出使边塞,为壮其行而写的。文中借孟子的话,鼓励石昌言慨然赴边,展示天朝大国的雄壮气概,从气势上压倒夷狄,为国扬威。

B.作者在文中回忆幼时,石昌言在生活中、学业上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尤其强调了对“我”废学的“恨”,“摧折复学”后的欣喜,表达了对故交的感激之情。

C.夷狄骑兵数万在宋使的驿亭旁彻夜奔驰,使昌言的随从惊吓得变了脸色,胆战心惊。以此反衬石昌言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气度。

D.苏洵对石昌言的描述,从参加科举考试写起,一直到他代表天子出使强悍凶悍的契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昌言深深的敬佩。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昔 者 奉 春 君 使 冒 顿 壮 士 健 马 皆 匿 不 见 是 以 有 平 城 之 役 今 之 匈 奴 吾 知 其 本 能 为 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3分)

(2)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 (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