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当今国人颇热衷于区分东西方文化之不同,比如中国,崇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当今国人颇热衷于区分东西方文化之不同,比如中国,崇尚“性本善”,并由对人性善的认知形成一种耻感文化;而西方却崇尚“原罪说”,并由对人性恶的认知形成一种罪感文化。这两种文化就其本源来讲,也许不相伯仲,各有千秋,但从其传承、演变和发展来看,就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了。

西方的罪感文化源起于基督教的“原罪说”,“原罪说”中的“罪”,指的是一种“罪性”,并非一种“罪行”。如《圣经》中列举的“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嫉妒、暴怒、傲慢。这“七宗罪”与其说是“罪”不如说是“欲”——只有时刻警惕和节制这些欲望,人才不至于犯罪。西方的罪感文化正是由此发端,逐渐形成原罪文化的核心内涵,即它特有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中国的耻感文化若按其本义来讲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似乎相差无几,所谓“知耻近乎勇”,若作“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或者说是“勇于承认错误”阐释,并将“耻感”当作善恶、是非、美丑的辨别标准,那当是不错的。但国人对“耻感”的阐述毕竟比较笼统,远不如西方对“原罪”的界定那么具体。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由春秋而战国,由封建而集权,这种耻感文化便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而逐渐变异了。比如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之后,不愿听从船夫的劝告渡过乌江逃生。有学者认为这正是项羽的耻感所在,“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的是什么?“思”的正是他的“耻感”。然而,项羽又为何而感到羞耻呢?是因为他在争霸中的残忍杀戮吗?显然不是,他的“无颜见江东父老”完全是因为他的失败。在这里,本原的耻感文化已经被“成王败寇”的价值取向给异化了,并逐渐蜕变成颇具中国特色的“面子文化”。不过,项羽毕竟还知道羞耻,倘若换成刘邦呢?他会“不肯过江东”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想想看,一个亲爹被对方俘获并声言要烹掉,竟然还提出可分一杯羹的市井无赖,怎么可能有羞耻之心呢?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无耻之徒坐上了龙椅,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朝的大一统从此将皇权专制的体制扎实地奠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这么些不知羞耻的开国皇帝王公大臣,我们能将其纳入耻感文化之中么?在如此的意识形态领域里,无耻便比知耻更得人心,耻感文化便也从此沦为面子文化和无耻文化——整个社会的表面也许还在崇尚耻感,而内里却早已奉无耻为圭臬。

如此看来,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似乎并非不相伯仲,各有千秋,否则,“知耻”何至于蜕变成无耻了呢?答案很简单,西方的罪感文化源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而由“原罪说”所生成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又似乎天然地导向社会的平等与自由、民主与法治。在罪感文化的浸润下,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了一种纠错的功能,就可以处在一种不断完善的境地。比如德国,经历了二战之后,全国上下都认真进行了反省,不止一次地公开向受害最深的犹太人谢罪,不能不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有“面子”,罪感文化所起的先进作用亦不言而喻。而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日本至今也未认真反省他们在二战当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其文化原因恐怕正是他们把“耻感”定位在战败上,这也就难怪他们的政府要员时不时地要去参拜靖国神社了。

耻感文化就其本原意义来讲,注重的是人的道德伦理,似乎只要“圣人出”,只要“吾日三省吾身”,天下就“大同”了。然而,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与约束,此类道德自律能靠得住吗?圣人统治导致的只能是专制与独裁,道德伦理也只能沦为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做秀.于是,人们对“知耻近乎勇”的阐释就不再是“勇于承认错误”,而是敢于报仇雪恨。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勾践卧薪尝胆以雪“会稽之耻”的故事,不就是从这个角度来阐释“耻感文化”的吗?

东西方在本源上颇有些近似的两种文化,却因选择的路径不同而在传承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今是到了回溯本原耻感文化的时候了,对西方的罪感文化更不能拒之门外,而是应该虚心认真地加以吸纳,并让二者相互融合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回失去的灵魂,才能使扭曲的灵魂得到救赎。

(选自2012年第5期《社会科学论坛》)

1.下列关于“罪感文化”的内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罪文化的核心内涵主要是指特有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B.罪感文化源起于基督教的“原罪说”,它就是值得我们时刻警惕的罪行。

C.罪感文化强调一个人只有警惕和节制自己的诸多欲望,才不至于走向犯罪的深渊。

D.罪感文化可以使个人或社会具有一种纠错的功能,从而使之日臻完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能接受西方的罪感文化,我们就能找回失去的灵魂,使扭曲的灵魂得到救赎。

B.耻感文化崇尚“性本善”,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曾经起着极其重要的先进作用。

C.引用日本要员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例也间接地说明了耻感文化已经沦为无耻文化。

D.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本源是相同的,但在传承、演变和发展中却走向殊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封建而集权,耻感文化在皇权专制的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严重变异,由“知耻”蜕变成“无耻”。

B.如果有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约束,耻感文化原本所注重的道德伦理有可能不再沦为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做秀。

C.“原罪说”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引领个人和社会勇于承认错误、公开道歉和真诚悔过。

D.因为国人对“耻感”的阐述比较笼统,所以人们对“知耻近乎勇”的阐释就不再是“勇于承认错误”,而是敢于报仇雪恨。

 

1.B 2.C 3.D 【解析】 1.根据第二段可知,“原罪说”中的“罪”,指的是一种“罪性”,并非一种“罪行”。 2.A.说法绝对,“只要……就”表示充足的条件,应改为“只有……才”;B.原文中是说“中国,崇尚‘性本善’,并由对人性善的认知形成一种耻感文化”;D.应是“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在本源上颇有些近似”。 3.因果关系不成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和阿根廷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分别为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C.《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此外还深刻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一面是“情重愈斟情”的感伤,一面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

D.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著有《人·兽·鬼》《围城》等。《围城》重点叙写的是方鸿渐个人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的经历,由此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结束的欧洲杯足球赛C组首战中,意大利队和西班牙队表现都很精彩,两支队伍可谓是势均力敌、半斤八两,最后以1:1握手言和。

B.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第一次迈进海中大门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一转眼,我们就高三了。

D.他这个人确实不同凡响,刚来公司就一鸣惊人,创下了非凡的业绩。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耰而不掇夫子怃然循循善诱卜筮

B.莞尔而笑箪食瓢饮颠沛流离痒序

C.恻隐之心音声相和法家拂士户牖

D.不慊于心文质彬彬弃甲拽兵社稷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子曰:“岁寒,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6.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于粤为最远郡。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出守。舟入江,遇盗。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人莫能察也。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及监司使,咸诵重之。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监司使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旦日,太守入谒。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之,不辨也。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之。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逸去,仅获其七。狱具如律,械送金陵杀之。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也。

东陵生闻而叹曰:“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不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犹愈他守也。”或曰:“彼非贤也,将间而括其藏与其郡人之资以逸。”曰:“有之,今之守,亦孰有不括其郡之藏若赀而逸者哉?”愚山子曰:“异哉!东陵生言也,推其意,足以砥守。”                  (徐芳《诺皋广记》)

注释:①雷:雷州,在广东境内; ②金陵:古地名,今南京市。

③胥:都 ;  ④赀:同“资”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至戚必坐:治罪

B.出其子之质:询问

C.起为变拟:打算

D.将而括其藏间:不断地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划线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入境,无敢者/以卒环太守  

③以部曹出/则无宁以盗

②以环太守舍/贼数十人起格斗

④虽至戚必/就捽之

A.①②③④组两词意思都不同

B.①②④组两词意思不同,③组两词意思相同

C.①②组两词意思不同,③④组两词意思相同

D.①②组两词意思相同,③④组两词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东陵生肯定了盗守

②愚山子也直接肯定了盗守

③东陵生斥责当时的郡守都类似强盗

④金陵某人子揭穿了盗守的伪态

⑤雷州的太守与盗守没有什么差别

⑥强盗是真正做太守的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翻译

①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而群诡为仆人,人莫能察也。

②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不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