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毛泽东曾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毛泽东曾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中国俗话又说“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略 【解析】可围绕“快”与“慢”的辩证关系立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要快慢有度。 分析:前两句名言表达人生短暂,岁月易逝,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事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后两句表达一层意思,但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急于求成往往会违背客观规律,适得其反。搞建设,从事科学研究,都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 若只选取“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或“欲速不达,急则难成”这一角度立意,也属符合题意,但不是最佳立意。 本次作文学生构思立意情况: 一.只取一句话的意思来立意,不顾及其他。 二.注意到两层意思,但不会辩证分析。表现是“珍惜时间”,列举名人,“欲速不达”方面举大跃进,两者油水分家。 三.个别同学对四句名言,有肯有否。比如否定“欲速则不达”这句话。造成文章论述偏激,有懈可击。 四.一句一评式作文。此方法体现为概括材料能力稍差,只能逐句剖析,往往不能形成统一的观点,使文章思想杂乱。 五.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理解题意,但对于“欲速不达”的理解不深不透,容易论偏,比如拐到“从容”“等待”“耐心”“蓄势”“勤奋”“质量”“沉着”等方面去,这些词汇属于“如何去做”,是解决问题时提到的,不应作为论述的主体,而有些同学恰恰把这些作为主体来论述,导致不及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在广州,拾金不昧或将有实质奖励。正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提出:对无主的拾获财物,在拍卖后将拍卖款的10%奖励给拾遗者;对有主失物,失主领回时,可自愿按遗失物价值10%的金额奖励拾金不昧者。(2月12日《羊城晚报》)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

答: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①最早的记载见之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构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③⑤④⑥①②

C.⑤③④①⑥②

D.⑥①④②⑧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3分)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家,不仅是“现象”的家,也是“精神”的家。如今,汉语这个家却正遭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①侵       (shí),②      。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也许有一天人们将不再说话,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写字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

(1)第①处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分)

(2)在第②处填写一个合适的成语            。(1分)

(3)第③处划线句有语病,请改正。(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重返北京

陈孝全

白云悠悠,人世悠悠。

朱自清离开北京整整五年,想不到如今又回来了。举目无亲,只好先住在朝阳门边一位朋友的家里。他在北大读了四年书,虽也玩过几回西山,但多在城圈子里呆着,始终没到过清华,对它很是陌生。

清华设在北京西北部的清华园,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原是端王载漪的王府。清华大学前身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于1911年正式开办,它的任务就是培养留美学生。1925年清华进行改革,增设大学部,朱自清就是因此而被聘的。

那时清华大学的教务长是张仲述,朱自清不认识他,于是和那位朋友商量写一封信去,约定第三天上午前往拜访。那天几经周折,看表已经12点了,才到达清华大学。坐在客厅等一忽儿,出来一个高个子长脸的,样子很能干的人,这就是他所要会见的教务长张仲述,谈到12点过,宾主才客气地分手了。

过了两天,朱自清带着简便的行李,从朝阳门朋友家搬出,住进了清华园古月堂。清华园很美,绵密的绿树丛中,蜿蜓着清清的溪流,郁葱的伞松,青青的草地,宽敞的教室,巍峨的礼堂,小小的荷池晃荡着岸边小树的倒影,池莲迎风起舞,散发出阵阵幽香。这样的风味和南方自不相同,别有一番气韵。但朱自清孤身一人,刚来乍到,没有什么朋友,心里十分寂寞。在江南时,他晚上睡眠极好,照例是一觉到天明,北来之后,却睡不安稳,夜夜有梦,而且从来没有一个是清清楚楚的,醒来不知所云,恍然若失。

最难堪的是每早将醒未醒之际,残梦依人,腻腻的不去;忽然双眼一睁,如坠深谷,万象寂然——只有一角日光在墙上痴痴地等着!我此时决不起来,必凝神细想,欲追回梦中滋味于万一;但照例是想不出,只惘惘然茫茫然似乎怀念看些什么而已。纷乱的梦境反映的是不宁的心绪。其实,朱自清到北京之后,一直强烈地怀念着南方那段生活.。  

一天,他实在闷得慌,乃决意进城去,在海淀下了汽车,找了一个小饭馆,拣了临街的一张小桌子,坐在长凳上,要了一碟苜蓿肉,两张家常饼,二两白玫瑰,自斟自酌,不由又想起在江南的生活,情动于衷,从袋里摸出纸笔,在桌上写了一首《我的南方》:

我的南方,

那儿是山乡水乡!

那儿是醉乡梦乡!

五年来的跋徨,

羽毛般的飞扬!

呵!他怎能忘了南方的山山水水,乡土人情?那里有他的亲朋故友,有他年老的父母和弱妻稚子。在那里,他有过快乐,也有过痛苦,南方毕竟是他耕耘过的土地,汗水洒过的地方啊!

10月的一天,他接到南方来的一封信,是父亲寄的,其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到这里,朱自清不禁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想到父亲待自己的种种好处,特别是八年前料理祖母丧事完毕,父子同车北上,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历历在目。又想到,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东奔西走,可家中光景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致老境如此颓唐。又想到,他近来情郁于衷,常常动怒,但始终惦念着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哀伤和想念之情如滔滔潮水,铺天盖地而来,在晶莹的泪光中,他仿佛又看见父亲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是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他含着泪水,伏案疾书,以朴实的笔调细致地叙写那次和父亲别离的情景,透过父亲的一言一动,揭示了他对儿子的无限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心灵在纸上疾走,他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如涓涓流水,倾泻于字里行间,溶注于父亲的背影之中。写到最后,他深情地呼告道:“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平淡一语,蕴蓄着他对年迈父亲的刻骨相思。

22年后,当《文艺知识》编者问他写作这篇《背影》的情况时,他答道:“我写这篇文章只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这种从表面上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发出极大的感动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正好代表了作者之为人。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中“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这是由文品论及人品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清华大学增设大学部,聘请朱自清北上任教,在与教务长张仲述相见的两天后,朱自清即入住清华园。

B.朱自清重返北京后,孤独寂寞,工作艰辛,加上身体虚弱,常常夜不能寐,他强烈地怀念着南方的那段美好生活。

C.朱自清不能忘记南方的生活,南方的山山水水和乡土人情,故而情动于衷,写下了《我的南方》一诗。

D.本文叙写朱自清重返北京后的一段经历,同时也分析了他的作品,指出当时动荡时局对其作品的影响。

E. 朱自清父亲少年出外谋生,东奔西走,老境辛苦颓唐,他深感身体有诸多不便,怕是要不久于人世。

2.划线部分有何特点?请加以赏析。(4分)

3.李广田说:《背影》一篇,廖廖数十行,不过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只是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朱自清的“真情”所在。(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这一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2.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3分)

3.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