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组( )
A.函梁君臣之首牖其前以通明 |
B.浴乎沂,风乎舞雩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驼业种树, |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醉酒驾车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B.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
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如梦如幻,让人不得不惊叹太自然的巧夺天工。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胳膊挖墙脚墨守成规路遥知马力 |
B.骨骼莫须有以逸代劳信誉值千金 |
C.彗星座右铭鸠占雀巢细嚼出滋味 |
D.慧眼吓马威星罗棋布海阔凭鱼跃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佩弦先生
叶圣陶
①朱佩弦(自清)先生,于八月十二日去世了。认识他的人都很感伤,不认识他可是读过他的文字,或者仅仅读过他那篇《背影》的人也必然感到惋惜。
②他是国立清华大学的教授,任职已经二十多年。以前在浙江省好几个中学当教师,他毕了北京大学的业就当教师,一直没有间断。担任的功课是国文和本国文学。
③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教师有所谓“预备”的工夫, 他是一向做这个工夫的。不论教材的难易深浅,授课以前总要剖析揣摩,把必须给学生解释或提示的记下来。一课完毕,往往满头是汗,连擦不止。看他神色,如果表现舒适愉快,这一课是教得满意了,如果有点紧张,眉头皱起,就可以知道他这一课教得不怎么惬意。他教导学生取一种平凡不过也切实不过的见【解析】
欣赏跟领受着根在了解跟分析,不了解,不分析,无所谓欣赏跟领受。
④他是个不断求知不惮请教的人。到一处地方,无论风俗人情,事态物理,都像孔子入了太庙似的“每事问”,有时使旁边的人觉得他问得有点儿土气,不漂亮。在文学研究方面,这种精神使他经常接触书刊论文,经常阅读新出的作品,不但理解他们,而且与他们同其呼吸。依一般见解说,身为大学教授,自己自然有已经形成的一套,就把这一套传授给弟子,那是份内的事儿。也很有些教授在这么做,大家也觉得他们是行所当然。可是朱先生不然,他教育青年们,也随时受青年们的教育。单就他对于新诗的见解而论,他历年来关心着新诗的发展,认明新诗的今后的方向,是受着一班青年诗人的教育的,他的一些论诗的文字就是证据。但是,同样在大学里当教授,以及在中学里当教师的,以及非教师的知识分子,很有说新诗是“什么东西”的,简直认为胡闹。若不是朱先生的识力太幼稚短浅,就该是那些人太不理会时代的脉搏了。
⑤他待人接物极诚恳,和他做朋友的没有不爱他,分别时深切的相思,会面时亲密的晤叙,不必细说。他在中学任教的时候就和学生亲近,并不是为了什么作用去拉拢学生,是他的教学和态度使学生自然乐意亲近他,一块儿谈话和玩儿是常事。这也很寻常,所谓教育原不限于教几本书讲几篇文章。他在大学里也还是如此,学生就是朋友,他哪里肯疏远朋友呢?可是他决不是到处随和的好好先生,他督责功课是严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是不答应的。像朱先生那样的教师,实践了古人所说“教学相长”,有亲切的友谊,又有强固的责任感,那才自然而然成为学生敬爱的对象。他入殓的当儿在场的学生都哭了。
⑥他作文,作诗,编书极为用心,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非自以为心安的意见决不乱写。不惮烦劳的翻检有关的材料。文稿发了出去发现有些小节目要改动,乃至一个字的不妥,宁肯特写一封信去,把它改了过来才满意。他早期的散文如《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有点儿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见得不怎么自然。到了写《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的时候就不然了,全写口语,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方式,虽然有时候还带一点文言成份,但是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⑦他毕生尽力的不出国文跟文学,他在学校里教的也是这些个。“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的做去,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个完美的人格。(摘编自《中学生》一九四八年九月号)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朱自清先生去世让许多人感到悲伤,入殓时在场的学生都哭了,说明他是个有广泛影响且受人尊敬的人物。 |
B.谈及对新诗的认识,作者认为朱自清先生的见解有独到之处,而某些人的排斥态度则说明他们不能把握时代脉搏。 |
C.文章列举了朱自清先生不同时期的许多作品,意在强调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
D.文章追忆了朱自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展现了一个向时代、青年学习,与丑恶、暴力斗争的知识分子形象。 |
E.文章写朱自清上课时有时“满头是汗,连擦不止”,有时“表现舒适愉快”,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2.朱自清先生在教学上有哪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概括。(4分)
3.文章说朱自清先生“‘思不出其位’,一点一滴的做去,直到他倒下,从这里可以见到个完美的人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朱自清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云水谣
范 婉
①这是一段优美的云水谣。时间要追溯到上世纪初了。他是画家吴湖帆,她是闺秀潘静淑。他是清朝广东巡抚吴大澂的孙子,她是清朝军机大臣潘祖荫的侄女。再也没有比他们更门当户对的了。天造地设的一双璧人。
②他的性格与才情,沾染了一些云气的高远与逍遥。她的清丽与温柔,流淌着水一般的娴静与婉约。
③潘静淑从小与书画为伴。她的嫁妆中有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与吴湖帆家传的欧阳询碑刻拓本《虞恭公碑》合而为四,汇于一室,称“四欧堂”。
④潘静淑30岁生日时,她的父亲又将收藏的宋孤本《梅花喜神谱》二册作为礼物送给她,吴湖帆遂把画室命名为“梅景书屋”。
⑤吴湖帆与潘静淑的生活,是令人艳羡的。琴瑟和谐。这从他们拥有的十方象牙章中可见一斑,分别为“吴湖帆印”、“吴潘静淑”、“吴湖帆潘静淑所藏书画精品”、“潘静淑平生心爱之物”、“湖帆静淑金石图书”、“双修阁内史”、“湖帆读画”、“香阵卷温柔”、“吴氏四欧堂家藏书画”、“梅景书屋主人”。
⑥她第一次看他作画,想替他磨墨,被他轻轻阻止了。他一向习惯自己磨墨。这样不但能掌握墨汁的浓淡,还能趁磨墨时构思。她善解人意地点了点头。
⑦梅景书屋里终年飘荡着梅花的清香。时间与人生的幽暗缓慢地在这里展开。蜡烛蹿红。屏风漾金。白色的宣纸平摊在桌上,青花瓷瓶里横斜着几枝铁骨红梅,华丽与惊艳依托清莹的月光,倒映在窗棂上,晃动。没多久,一幅青绿山水《春云烟柳》完成了。青山葱翠,白云缭绕。沟涧蜿蜒,流水潺潺。一片清新旖旎的春色。
⑧早春时节,他们照例会从上海回故乡苏州,去“香雪海”赏梅。漫山遍野的梅花,千花万蕊,香雪缤纷。烟波迷茫的太湖,云峦闲吟,春水独钓。微风,杨柳,芦苇,桨声,船影。大自然的云水谣。
⑨午后,潘静淑坐在池塘边。庭院一角,红艳艳的蔷薇花热烈地开放着,一只彩蝶停栖在花瓣上,家里的大白猫懒洋洋地蜷伏在湖石上。她的心不由动了一下,回屋兴致勃勃地作《耄耋图》。她画白猫,蔷薇,还有蝴蝶,全神贯注。连吴湖帆进屋也没察觉。他笑嘻嘻地从她手中接过笔来,在纸上补上湖石,苔草。
⑩此情此景,吴湖帆记忆犹新。今晚,窗外的月光照亮了那一瞬间。他默默地看着墨迹未干的画卷。烟云笼罩的山石峻岭,远峰一抹直入云中。山谷中漂浮着白云,成排的松杉覆盖着山坡,屋宇掩映在葱翠之中,溪流淙淙,水汽与云雾氤氲一片……
⑾他站在云端,吟诵水的歌谣;她坐在水边,默读云的倒影。云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间。云以缥缈的烟岚招呼,水回应以悠扬的笛声。
⑿他独坐在画桌前,面对刚刚完成的这幅水墨《云海奇峰图》,沉思。云水微茫的天际,地老天荒的苍凉。
⒀那年夏天,池塘里的红荷开得格外娇嫩多姿。吴湖帆即兴画了一幅扇面《凌波出尘图》,背后书录潘静淑的《浪淘沙》词。她看后连声说好,想临摹来着。未料,没几日却染病去世了。睹物思人,黯然神伤。自此,吴湖帆把扇子珍藏在行箧中,从不离身。孤独的扇子,残缺的美。他是一片漂浮的云,无力留住流逝的水。
⒁他一直记得她。这段优美的云水谣,不因她的早逝而稍减其美或感动。她是他的记忆,只是他的记忆被打散了,一点点,一滴滴,融化在他的一幅幅画里。
(摘编自《散文(海外版)》2009年第04期)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新婚燕尔、回乡赏梅、池边作画和睹物思人等片段,表现吴潘两人琴瑟和谐的一生。 |
B.第⑤段写到“吴湖帆与潘静淑的生活,是令人艳羡的”,他们令人艳羡的不是物质上的奢华,而是精神上的高雅。 |
C.第⑧段用“千花万蕊,香雪缤纷”“云峦闲吟,春水独钓”描写故乡风物,形象传神,且用词典雅,句式工整。 |
D.第⑨段写吴湖帆“笑嘻嘻地从她手中接过笔来,在纸上补上湖石,苔草”,表现吴潘两人幸福和谐的生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E.文章描写江南的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清丽雅致,富有诗意,这与吴潘两人艰辛的艺术之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吴湖帆为什么把画室命名为“梅景书屋”,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3.这篇小说以“云水谣”为题,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