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 榜 样 秦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教书。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6分)

榜  样

秦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挺疑惑地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安排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这破村?

  因为学校里少了老师。

  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泡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地发慌: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许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学校找校长。说是学校,其实不过是一座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边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而且也就一个老师,教了快四十年了。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校长激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用沾了泥土的手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亲见面,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爆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的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后边就传来轻轻地嘟囔:上了大学又怎啦,还不照样回家种地……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跑了几天,来报到的孩子没见增多。倒是县教委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县里好几万教师的榜样呢……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15字)(4分)

2.父亲与峰子交谈时各有其心理活动?请对父亲的心理活动作简要梳理概括。(6分)

3.这篇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形成了哪些对比?请结合小说内容对对比的作用进行赏析。(6分)

 

1.峰子大学毕业后回村教书。 2.(1)峰子在哪上班?(2)傻!应该去当记者。(3)回村教书,可能是在学校犯了错误,受到处理。(4)让儿子当个城里人的希望破灭了。 (注:此题不难,为了锻炼学生能力,同时为了突出语文优秀的学生,给分应严格一些。答出3点给5分,答出4点给满分。阅卷老师灵活掌握。) 3.(1)校长与普通村民对峰子回村的不同态度构成对比;(2)峰子上大学时的“榜样”作用与回村后的“负面”榜样作用构成对比。(3)村民把峰子当做负面榜样与县教委对他的奖励构成对比。小说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形成鲜明对比与强烈反差,深化了主题,从而引起读者对农村教育和大学生就业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注:对比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3点方可给4分。赏析作用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一般按照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格式来概括,这四要素不可忽略。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这篇小说没有直接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须从其语言、行动的描写中透视其心理活动。父亲见到峰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工作安排好了吗”,其心理活动应当是“峰子在哪上班”;峰子说没去做记者,父亲问“怎么”,表示的是不赞成,其心理活动应当是“应该去做记者”;“父亲颤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说明他认为儿子回村教书是犯错误受到了处理。父亲知道儿子回村的原因后的“愣”和“叹”,说明他感到让儿子脱离农村的希望破灭了,又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回答本题,要对故事发展中矛盾冲突进行梳理,寻找出矛盾冲突的两个方面,“对比”就豁然显现了。作者设计这些对比的现实思考是什么呢?这是对这些“对比”进行赏析的关键之处,答题时必须进行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名篇默写(共8分 每空一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座中泣下谁最多?                  

3.此情可待成追忆,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故木受绳则直,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                 ,术业有专攻。

8.位卑则足羞,                 

 

查看答案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6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1:                                                            

仿句2: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长句子改为3个短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韩国研发的染色技术被日本的服装公司运用而制造出能随体温或气温变化而改变颜色的T恤衫、圆领衫和运动短裤。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李清照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的。             。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

                  。

①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②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③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

④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

⑤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⑥她是太高绝一时了

A.③①②⑥④⑤

B.①④②⑤⑥③

C.③①⑥⑤④②

D.①③⑥④⑤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不染

袁炳发

高三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

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

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样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这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被人连坐几庄,又抱怨:“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叽没了。”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的,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敦厚些的邻居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挤到小屋来。

杨直的妈妈咯咯地笑:“你们随便‘咧’,我儿子听不见,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  

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砖墙”说:“看到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风采。”  

邻居们心里狐疑,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不瞎扯呢吗?

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 

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里开着一个最为低级的赌场。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小小的屋子炕上一桌,地上两桌,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

赌客们弄到深更半夜时,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只五元。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自己一定要“养活”。                                                                                    

高一军训时,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的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

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是借上儿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地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道是‘多’的意思?非也,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吴爷爷,俩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杨直迎来了高考。  

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主意,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但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并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  

杨直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如何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好下一代?是教育好子女、关注孩子的成长重要,还是自己图快活、挣钱重要?这是这篇小说引发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的一部分。

B.家长会以及牌桌的叙述,从容不迫,但有些闲笔之感,与本篇小说的主题扣得不紧,虽然生活中确实有杨直这样的例子,但还不能说这篇小说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C.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能有杨直这样的定力、秉性实在难能可贵。这篇小说,只为青年人而写,目的就是激发青年人奋发有为、努力向上的精神。

D.这篇小说文字清淡,叙述和缓,语言简练,有一种素淡天成的味道。小说揭示出了一个道理:决定命运的是什么,没有什么能阻止一个青年人的成长。

E.经历生活中的困境,对某些正在成长的年轻人来讲,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对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来说,更是对他们心智的重大启迪,能“不染”的学子会成为栋梁之才

2.文章开头的三行文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6分)

3.标题“不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可能“染”的环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杨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