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指出《家》、《雷雨》中寄寓了作者理想的...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指出《家》、《雷雨》中寄寓了作者理想的一个人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部作品中,鸣凤之死、四凤之死的原因是什么?请任选一个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觉慧、周冲。(2分) (2)鸣凤的死因:被逼嫁给冯乐山做姨太,不愿离开心爱的觉慧,因而投水。四凤的死因:突然发现和周萍是亲兄妹,难以接受乱伦关系,羞愧万分,误碰倒地的高压线,触电。(2分) 【解析】(2)鸣凤之死:“不愿嫁给冯乐山做姨太,离开觉慧”即可得2分,学生如答“两人社会地位决定他们无法结合”得1分。 鸣凤之死:“乱伦败露”得1分,“触电而死”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某位学生学完必修四后所写的“学后感”,回答问题。(4分)

①运用体验方式学习本册教材,我们获得了许多独特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感受。②通过吟咏讽诵,勾通自己和诗人的心灵,感受到了“诗从肺腑出”的情韵之美。③走进语言现场,“在演讲厅”里演说,“我有一个梦想”的慷慨激昂的声音至今回想在耳边。④改编、表演课本剧《雷雨》、《辛德勒名单》,更加深刻地品尝到了人性的复杂。……⑤我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1)请找出并改正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答: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上面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订正。(2分)

答:__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的滋味”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某班级教室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有梦少年存志远,无声春雨润红花。”从对联角度看还不够妥帖,请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对这副对联进行修改调整,并说明理由。(6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小题。(15分)

雪 夜

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第6页共6页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和作用?(4分)

2.文章对歹徒着墨不多,然而他的“匕首”却前后出现了三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歹徒执意要上楼的原因是什么?(5分)

3.小说设置了楼上并不存在的两位老人的儿子的形象,联系全文,探究这样设置有什么妙处?(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