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

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具幽默趣味。

杂剧大多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时日渐    

(1)“插科打诨”中“诨”读音为     (1分)

(2)材料中空格处宜选用以下哪个词语?(  )(2分)

A.衰败      B.衰微     C.衰弱

(3)根据以上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3分)

答:                                                                               

 

(1)hùn (2)B (3)杂剧是一种 盛行于元朝、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解析】 (1)略 (2)衰弱是形容神经、身体等的 衰微是形容文明等的,比如文化正在衰微、周室正在衰微。衰败是指事物的发展具有衰退和败落的样子。文中用“日渐”是逐渐的意思,所以用衰微。 (3)“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例如: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如:无理数(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 的小数(属概念);或“×××叫×××”,如:无限而不循环的小数叫无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三个人,各推一车瓦器过山岭。第一个人刚上岭,就把瓦器打碎了;第二个人推到半坡,也把瓦器打翻了;第三个人咬牙将车推到了岭上,叫了一声“哎呀,终于到了”,刚要喘气,手一松,车翻了,一车瓦器也碎了。三个人都笑了起来。

“说到爬岭的本事,我最差,但我省下了很多力气,这是我的便宜。”第一个人说。“我只花了一半力气,爬了一半岭,我没有吃什么亏。”第二个人说。“咱三个只有我爬上了山铃,这是我的光荣。”第三个人说。然后,他们都快快乐乐地推着空车回去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内容合理。(4分)

诗人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为,每一汪水塘都有海洋的气息。

仿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话,写出4个关键词或短语。(4分)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道德健康的出现为心理教育的伦理转向提供了动力,并推动了心理教育从矫正性的治疗技术向道德性教育的策略过度。心理教育开始调整自己的学术路线,把价值判断引入自身的理论内涵之中,不仅关心人的适应能力,更关心适应过程和方法的伦理性。调节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并非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人在道德上的健康,帮助人学会用道德的方式适应社会。因而,放弃强制和塑造的方法论,接受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应成为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四个关键词语或短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第一’和‘第二’的问题。”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①”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②”这下同学们面面相(qù)     ,无人应声。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却不知道第二高峰呢? ④你们记住了第一高峰,该不该就忽略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1)根据注音,填写相关汉字。(1分)

答:面面相(qù)             

(2)文中①-④有一处问号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2分)

答:           处,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放 水

王往

放水最好是白天。水在秧苗间流着,“咝哗咝哗”的响着,细细的,像小鱼在打闹。有时,也真会有小鱼小虾溜进来的,慌里慌张地乱冲乱撞。放水的人听着这声音,感觉凉快,充实。要是刮来一阵风,他一定会一边搓着胸脯的灰,一边往稻田的尽头看去,想着秋天披金戴银的样子。

可是,白天的水紧张。上游总是有人拦起坝子,或者堵住桥洞。

小永子家的田在下游,而且地势高,要放水,往往要选择在晚上。

晚饭过后,地势高的几家人就扛了铁锨,往上游的肖庄方向去了。肖庄那一段渠道,有两个桥洞,都是直径七八十厘米的水泥筒子,十有八回是塞着杂草的,他们掏了杂草,再往上走,看看有没有人打泥坝子。有时,他们会遇到肖庄的人,他们看着桥洞看着泥坝子,不准掏不准挖。前几年,为了这事,上游和下游的打过,上游的一个人被打断了腿,成了残疾,下游的一个人被抓进了大牢。后来,下游的人就不跟上游的人争了,有人守着,就等,不说等他们放好了水,起码也要趁他们不在才下手。

那个致人残疾的人就是小永子他爸。他爸一蹲牢,小永子书就读不成了,在家帮他妈做些杂事。他爸回家后,也出去打工了。

这样等啊等的,要到上游的田里吃饱喝足了,水才能到下游。这时候往往是下半夜了。水在渠里奔涌着,他们在岸上急走着。水比他们走得快,可是到了自家田头,水也不是一下子能放进去的,他们先挖好水口子,等水位涨高了。这个过程是折磨人的,他们互相走动着,看别人家的水进去了没有。要是别人家的水进去了,就急着往自家田头跑。

终于,水位涨高了,田野里响起了快活的声音:“我家田进水了,你家呢?”

“进了!也进了!”

于是,他们又聚到了一起,有人铺下塑料薄膜,大家坐到一起,烟头子就亮了起来。

小永子家的田进水了,他还要去帮二婶子家的田挖好水口子。二婶子的两个女儿小玉子和小彩子都在昆山打工,二叔也在外打工,二婶子一个妇道人,忙了一天,哪里经得住深更半夜的熬?

夜里的水声听着比白天响,流进田里,也流进人的心里。他们说着村里的事,不时地拍一下蚊子,笑着。小永子很少说话,他们的话都很粗,以男男女女的事为多,小永子插不上嘴;笑的也少,他常装着没听见。

坐累了,小永子就拿了手电,沿着田埂,看看自己家的稻田进了多少水,然后再去看看二婶家的。在二婶家田头,他总是想到她家的小彩子。小彩子没打工的时候,经常和他来放水。两家的田地势都高,白天很难放上水。放不上,他们俩也要来看看。有一回,他去稻田尽头的芦苇丛里小便,小彩子以为他去摘野果的,溜到他后面大叫一声,“小永子”,他吓得一抖,小彩子这才晓得他做什么的,红着脸跑了。也没跑多远,就在田埂上等他。他却不好意思走近她,对小彩子说,你回去吧,我晚上和人家来放水,给你家也放上。小彩子说,那我们一起回家吧。小彩子大大方方地看着他,眼睛清亮亮的,像阳光照着的水一样。小彩子脸不红了,他却红着脸,跟在她后头。那天晚上,他放水一直放到天亮,回去告诉二婶,说给她家的水也放上了。二婶子说,难为你了,小彩子早和我说了,一早就跑你家两趟,看你回来没回来,这会正在锅屋里给你煎鸡蛋呢。他说,不吃不吃,我回家了。说完就跑了。哪知,二婶找上门来,说你去不去,小彩子在家掉眼泪呢。他只好去了二婶家,小彩一见他就别过身子,眼睛像沾着露水……

天快亮了,稻田的水和渠里的水一平了,他们打起水口子,回家了,一个个身上都是湿漉漉的露水。

小永子先去二婶家,隔着窗户喊:“二婶子,水放上了。”

屋里头回应:“小永子啊,难为你了,我就这起来。”

“二婶子,不要起来哟,我还要回家睡觉呢。”

屋里灯亮了,小永子已经走了。

到了家,往床上一躺,睡不着了,心里有什么东西在响,听听,还是渠水流进稻田的声音。

秋天,稻子泛黄了。小永子家的稻子长得不错,二婶家的稻子长得也好。二婶子说,小永子,全亏你呀,摸着黑给我家稻田放水。

小永子笑了。

二婶子又说,我打电话跟小玉子小彩子都说了,稻子长得不错,全亏小永子放水呢。

小永子脸红了,过了一会问二婶子:“小彩子回不回来收稻子?还有小玉子?”

二婶子说:“不回来,不回来就算,你二叔要回来的。”

小永子说:“哦……”

小永子他爸回来收稻子了。父亲说,收了稻子,就带他出去,他在苏州打工时碰见了以前的狱友,那人修摩托车,他叫人家收小永为徒。

小永子说:“要是我也不在家了,明年谁去稻田放水哟?”

父亲说:“随它去,种这二亩田有什么指望。”

小永子不作声了。

一旁的二婶子说:“小永子,你爸说的对,还是学个手艺好哦。就是你这一走,不晓得哪个还会帮我放水哟……”

二婶子说完,眼圈就红了。

小永子默默离开了父亲和二婶子,去了稻田里。

稻子更黄了,平原上所有的穗子都在他的泪水里垂了下去。

(选自《短小说》2010年第8期,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写上游“总是有人拦起坝子,或者堵住桥洞”是为了表现肖庄人的自私自利和小永子他们的愤怒与无奈。

B.小永子家的田进水了,他还要去帮二婶子家的田挖好水口子,主要是因为他喜欢着小彩子,这是他向小彩子表达好感的一种方式。

C.小永子的父亲认为儿子种田不会有什么出息,儿子应该跟随自己去外面闯荡一番,学点手艺,将来才可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

D.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美好,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充满艰辛,透着淡淡的伤感和酸涩,但也充满一种诗意的味道。

E.小永子听父亲说要带他去苏州时,沉默不语,不仅是因放心不下二亩稻田,更因他舍不得虽然辛苦却也充满劳动乐趣的乡村生活。

2.文中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3.这篇小说结尾留有悬念,你认为小永子会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学手艺吗?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