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3分)

 

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3分)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3分) 【解析】 1.这是一首景情分析题,答题关键在把握景物的特点(哀伤、欢乐),再分析感情的内涵。答题分三步:第一步指出景物特点,第二步指出情与景的关系,第三步揭示情感的内涵。如此题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第一步)以哀景写哀情,(第二步)表现作者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第三步)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细节描写,先找出细节,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回答情感,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以前的事情。

B.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反顾骂益甚顾:回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得全首领以没王好战,请以战喻

B.非所以靖公议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粘罕令拥之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3分)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3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宋朝高观国的词《声声慢》的下片,填入横线处的两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                  。绞绡暗中寄与,待重寻,行云消息。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A.无限眼边春色,楚柳吴梅

B.无限眼边春色,楚柳更兼吴梅

C.楚柳吴梅,无限春色

D.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3分)

①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李白苏轼司马光

B.李煜曹植辛弃疾司马迁

C.柳永苏轼苏轼司马光

D.李清照白居易辛弃疾司马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5分)

多事芭蕉       

张 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1.作者说,芭蕉“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丰子恺漫溢禅意的画笔“也不适合芭蕉”。其原因是什么?(2分)

2.文中“芭蕉的那种韵味” ,“韵味”在此有何含义?(3分)

3.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人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5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

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考查。(6分)

阅读以下《论语》片段,完成文后题目。

子贡问政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2.7)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贡向孔子提出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认为政治上的大政主要有三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为政者得到老百姓信任。

B.孔子强调,治理管理国家最要紧的是取信于民,体现了民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C.在孔子看来,人是要死的,粮食不够,国家还能继续存在,如果百姓不信任统治者了,那么国家就会完蛋。

D.孔子的这些话让我们知道,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国家将无法得以存续。

2.阅读下面语句,结合上面选段,请谈谈你对“信”的认识。(3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2.2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