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
1.独立寒秋, , 。
2. , ,谁主沉浮?
3.指点江山, , 。
4.又前而为歌曰:“ , 。”
5.复为慷慨羽声, ,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小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卿乃问朕是非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B.齐桓公之郭辍耕之垄上 |
C.而甚重其言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为太宗所让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
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大儒,认为王珪很有能力,但王珪却因罪躲在南山中十多年,未能施展才能。 |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不久,建成被杀,王珪既而侍奉唐太宗,依然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
D.本文一方面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个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唐太宗的形象。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无能为也已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往而不反者
⑤请辞决矣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因人之利而敝之 ⑧秦王还柱而走
⑨又欲肆其西封 ⑩共其乏困
A.①②③⑤⑧⑨ |
B.①③④⑥⑧⑩ |
C.②④⑤⑦⑨⑩ |
D.①③⑤⑥⑧⑩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晋军函陵 ②发尽上指冠 ③使使以闻大王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群臣怪之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⑦共其乏困 ⑧今太子迟之 ⑨既东封郑 ⑩阙秦以利晋
A.①⑨/②④/③⑥⑩/⑤⑧/⑦ |
B.①②③⑥/④⑨/⑦/⑤⑧/⑩ |
C.②④/⑤⑦/⑨⑩/①③/⑥⑧ |
D.③⑤/⑥⑧/⑩⑦/①⑥/②⑩ |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②竖子不足与谋 |
B.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荆轲自知事不就 |
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因击沛公于坐 |
D.①杀人如不能举②愿举国为内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