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分) 熬鹰(节选) 吴万夫 ①大别山绵延数百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分)

熬鹰(节选)

吴万夫

①大别山绵延数百里,到孙铺镇杏山时,一派莽莽苍苍。林深叶茂,遮天蔽日;鹞鹰盘桓,兔走狐奔,把古老神秘的杏山衬托得无限生机。仓爷是生活在杏山脚下的一个老猎户,也是方圆百里唯一的熬鹰能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仓爷的腿脚已不再灵便了。提一杆猎枪,为追撵一只兔子或是狐狸,穿梭在丛林里疾走如飞,已是遥远的事情了,却成为他永久的回忆。

②仓爷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在家里熬鹰。熬鹰是一件颇为苦累的活计,几天几夜,人与鹰就那么对峙着,不吃不喝不眠,直至一方最终败下阵来,才宣告熬鹰的结束。一场活儿下来,开始还桀骜不驯、斗志昂扬的鹰,这会儿羽毛凌乱,蔫头耷脑;熬鹰的人,也眼布血丝,形容憔悴,走路不稳,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

③仓爷七十三岁这年,在杏山上又逮住了一只鹰。这只鹰,个头虽不大,但野性十足,自仓爷逮住它的一刻起,就没有消停过。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左冲右突,扑腾挣扎,试图逃离笼子的束缚。仓爷递给它水和羊肉,它睬都不睬,扇着翅膀,带起很大的风,将仓爷手中的碟子都打翻在地。几天过去了,这只鹰的野性丝毫无减,仓爷伸手探进笼子,想摸摸它的羽毛,猛不防被它铁钩一样尖利的喙,拉下一道深深的口子,顿时流血不止。仓爷在心里说,自己真正碰上了强劲的对手啦!

④熬鹰是从这天夜晚开始的。仓爷用一条铁链子,将鹰拴在一根悬挂的横梁上,横梁摇摇晃晃,鹰就在上面不断地来回扑腾。仓爷说,横梁晃动,让鹰在上面不停地运动,可以锻炼掉身上多余的脂肪,更利于以后捕猎。

⑤仓爷手持一根棍子,守候在鹰的面前。熬鹰的日子里,是不给鹰任何吃食的,包括一滴水的饮用。仓爷也是不吃不喝,一直陪着鹰熬下来。仓爷时刻观察鹰的一切。那鹰,精力充沛,斗志昂扬,没有丝毫就范的意思。它紧紧抓住来回晃悠的横梁,用铁钩一样尖利的喙,不断啄击腿上的铁链子,每啄击一下,喙与链子都会发出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异常刺耳。鹰似乎已意识到,它的自由,是与这根铁链子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啄断腿上的链子,才能重回蓝天,自由翱翔。鹰执著地啄击着,每啄击一下,都像啄击在仓爷的心上,让他担心鹰随时都会啄断链子,摆脱束缚,一冲九霄。仓爷还看到,由于不断啄击,力度太大,血已从鹰的嘴和鼻孔里流出,结成了黑色的痂。

⑥后来,鹰在横梁上停止了无谓的挣扎,开始拿眼睛盯屋里的一切,扫视了一圈,最终将眼睛经留在仓爷的脸上,如豆一样金黄色的鹰眼里,闪烁着深深的仇意,隐隐还有一丝迷茫。仓爷感到,鹰的眼睛在与他碰撞的瞬间,似乎要啄透他的五脏六腑,洞穿他的一切。熬鹰几十年了,仓爷从没有发现有哪只鹰是这么用眼神看人,仓爷的身子不由震颤了一下。

⑦仓爷感到自己明显地胆怯了,仿佛做了亏心事似的,赶紧低下了头。仓爷想,是自己老了吗?不!即使是年龄的原因,自己也要坚持把这只鹰熬下来。仓爷自从逮住这只鹰后,就喜欢上了它,他决定熬完这只鹰后,就“金盆洗手”,给自己的熬鹰生涯圆满地画上句号。他不相信,自己熬了几十年的鹰,如今却要败在最后一只鹰面前!

⑧仓爷很快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又勇敢地迎上鹰的目光,和它对视起来。仓爷和鹰,就这么一直久久地对视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鹰终于架不住仓爷的目光,困意袭来,几欲闭上眼睛。仓爷清楚,这是到了熬鹰的关键时刻。那鹰每次耷拉上眼皮,仓爷都用手中的棍子拨弄它,让它始终无法闭上眼睛。仓爷这次看到鹰的身子开始颤栗了,眼里流露出乞怜的神色。仓爷伸手抚摸鹰的头时,鹰不再挣扎,没有了先前的凶悍,一动不动,任凭仓爷的手顺着它的头滑下,一直抚摸到它的脊背。金色的眼睛里,透出温和柔顺的光。仓爷知道这是熬鹰成功了。在一阵欣喜中,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让他有一种虚脱般的感觉。正待仓爷转身欲拿羊肉喂鹰时,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倒在地……

⑨也许,七十三是个坎儿,仓爷熬败了鹰,最终没有熬过自己。那鹰,每天盘桓在仓爷的坟头,长唳着,不忍离去。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

(选自《小小说选刊》)

1.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小说主人公仓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怎么理解标题“熬鹰”的含义?(4分)

                                                                        

4.文章最后写道:“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驯顺了的鹰,一旦离开了人,该怎样生活。”请结合全文,分析、评价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7分)

                                                                         

 

1.①描写大山苍莽、充满生机的景象,为仓爷和鹰提供了一个生长环境和背景。 ②突出形象,有如此雄峻的大山,才会有如此桀骜不驯的鹰和坚韧意志的仓爷。 ③引出下文仓爷驯鹰的情节。 2.仓爷是一个坚韧顽强、经验丰富的熬鹰能手;几天几夜不吃不喝,最终熬败了鹰,表现出坚韧顽强;“金色的眼睛里,透出温和柔顺的光。仓爷知道这是熬鹰成功了”表现了仓爷熬鹰的丰富经验。 3.①熬鹰,就是磨掉鹰的野性,最终听从主人的使唤。 ②熬鹰也是熬人,是人和鹰的精神和意志的真正较量。 ③熬鹰其实是对生灵的戕害。 4..观点:①被驯服了的鹰最终会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②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生灵,恰是对生灵的破坏和戕害。 评价示例: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和万物和谐相处,才不会有悲剧发生。 【解析】 1.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一般为主人公提供活动的空间及背景,环境对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环境描写的铺垫作用。 2.从仓爷熬鹰的过程来看,他也是一个坚强的人,有着丰富的熬鹰经验,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3.熬本身就是一种折磨。折磨鹰使其失去野性,成为人的奴隶,是对它的伤害,同时也是人与鹰的较量。答题时要逐务分析。 4.分析时要有自己的的观点,例如,这样驯鹰是对它的伤害。评价则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

1.独立寒秋,                                 

2.                                ,谁主沉浮?

3.指点江山,                                       

4.又前而为歌曰:“                                           。”

5.复为慷慨羽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小题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卿问朕是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齐桓公郭辍耕垄上

C.甚重其言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D.太宗所让父母宗族皆戮没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

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大儒,认为王珪很有能力,但王珪却因罪躲在南山中十多年,未能施展才能。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不久,建成被杀,王珪既而侍奉唐太宗,依然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一方面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个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唐太宗的形象。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无能为也已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往而不反者

⑤请辞决矣       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⑦因人之利而敝之  ⑧秦王还柱而走 

⑨又欲肆其西封  ⑩共其乏困

A.①②③⑤⑧⑨

B.①③④⑥⑧⑩

C.②④⑤⑦⑨⑩

D.①③⑤⑥⑧⑩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晋函陵             ②发尽指冠   ③使使以大王

济而夕设版焉       ⑤群臣之     ⑥若郑而有益于君

⑦共其乏困             ⑧今太子之   ⑨既东郑         ⑩秦以利晋

A.①⑨/②④/③⑥⑩/⑤⑧/⑦

B.①②③⑥/④⑨/⑦/⑤⑧/⑩

C.②④/⑤⑦/⑨⑩/①③/⑥⑧

D.③⑤/⑥⑧/⑩⑦/①⑥/②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