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题(18分) 西湖梦(有删节)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

阅读题(18分)

西湖梦(有删节)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来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干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作者认为,“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其原因是什么?请分两点简要概述。(6分)

                                                                                

2.为什么作者说白居易,苏东坡“是难以追随的”, “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3.第⑤段中作者说“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你怎样理解和评价这种“机智”和“狡黠”?(6分)

                                                                                

 

1.①它们是白居易、苏东坡为解除人民疾苦而留下的两条生命堤坝,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做的社会实绩的极致。②它们是中国文人创造的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地景物。6分 2.在封建社会中,白、苏的志向不可能实现,但他们没有消沉隐退,而是尽职尽力为社会、人民办好事,知其不可为而努力为,他们的这种思想境界是难以追随的;而林和靖急流勇退,远避官场与尘世喧嚣,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这点世人都容易做到。    (每点3分共6分) 3.“机智”: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碰了壁,急流勇退,确保“安全”,这是“机智”。 “狡黠”:知识分子的志向不能实现于社会,便躲进小天地自娱自耗,以示清高。 评价:这是一种无力的自卫和无奈的自慰,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使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在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下,总体上走向不道德。整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颓废,便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退。     (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根据“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总结分析出答案的第一点,由“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得出第二点。 2.结合“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回答“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再根据文意总结概括白居易,苏东坡“是难以追随的”。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机智”指在现实中碰了壁,急流勇退,“狡黠” 指其清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研读:用名著中的人物填空(每空1分,共7分)

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的“杨妃”喻指

             “飞燕”喻指           

2.红楼判词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暗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此判词指的人是        “优伶”指的人是         ,“公子”指的人是             。

3.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逃难时,杀掉吕伯奢全家后,说出了“宁让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的话,令与其一同逃难的           大失所望,弃之而去。

4.空城计是在失守街亭后诸葛亮的应急之策,与其斗智的人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国时,诸葛亮率蜀国大军北伐魏国,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故闭城休战。诸葛亮多次设计引诱,甚至派人送去一件女人衣裳侮辱逼战,司马懿依然按兵不动,强压怒火稳住军心。相持数月后,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查看答案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中学阶段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并化用其作品,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4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