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6分) 小心落叶 唐元峰 (1)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6分)

小心落叶

唐元峰

(1)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2)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而上一场雪仿佛是上个星期下的吧?    

(3)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4)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我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5)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6)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又是怎样感染着蛙鸣和虫唱。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7)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取代了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里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8)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如树木来得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树木比做兄长,他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低语,和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无比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9)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它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它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悠远的白云;还是嘈杂的市井,被践踏过千百次的小径?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之后,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叩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10)小心落叶。

(11)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12)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若你投以生命的关注,那么,你就会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一股震颤就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得比你从容,比你超脱,也比你奔放。面对这小小的一片落叶,你的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13)可否,让我在岁岁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块木牌:

(14)小心落叶。

1.在第⑸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3分)

2.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3分)

3.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7分)

4.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请分条作答。(3分)

 

1.年轻时不懂得岁月无情,不知道珍惜青春,肆意浪费着时光,挥霍着生命。 2.树木是有灵性的,人类在许多方面对自身感悟还不及树木来得灵透,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从中获得灵感和艺术生命。 3.关注和思考的意思。第一次借俄国诗人之口引出对落叶的深思,点题;第二次独立为段,强调并收缩上文的议论与抒情,并再次点题;第三次为全文作结,强化主旨,照应前文和题目,引人深思。 4.①树木有灵②时光易逝③生活中应该从容、超脱、奔放。 【解析】 1.无知和错误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可参考后面的观点句: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2.可参考:他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低语,和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无比深邃的心灵里。这样做是尊重自然的表现,所以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 3.找出三次三次提到“小心落叶的地方并具体分析即可。开始一般为点题,第二次仍是呼应题目,第三次则考虑其为照应开头,深入主旨。 4.结全前面的题目可看出,作者认为树是可以交流的,落叶让人感伤时光流逝。因为这样,所以要珍惜时光,好好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3分)

A.刑部、大理罪人

B.因权势以请。

C.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

D.皆自谓可见肺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3分)

A.权势以请。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出财偿所亡。几巡徼所陵迫死。

C.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东、西川节度使资政殿学士行。

D.得去,莫不流涕臣得有以报太子。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未经科举进入仕途。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圆满实现了皇上的意图。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算得上封建社会的一个良吏。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分)

(1)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4分)

译文:                                                                                                 

(2)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4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请你各用50字,向朋友推荐《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8分)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查看答案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        的体例,分为              、列传、           ________五部分,为后世纪史提供了范例。他在         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正故国晚秋,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秦观《鹊桥仙》)

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慢溯。   (徐志摩《再别康桥》)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