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慷慨,好立功立事素:朴素

B.冀由是怒于皓衔:怀着

C.吏人阙请留之诣:到……去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人之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1.A 2.C 3.B 4.(1)译文:种皓以看重谋求利益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2)(5分)译文:臣担心这样会阻碍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心意(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 【解析】 1.素:向来 2.①表现种皓不追名逐利。 ③表现种皓老成持重、为人谨慎。 3.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得分点是:(1)大意1分,“耻”意动用法、定语后置句、“进趣”、“交通”古今异义各1分。(2)大意2分,“沮伤”译为“阻碍”或“挫伤”都可得1分; “纠发”、 “饰匿”各 1分。 【参考译文】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死后,种皓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种皓以看重货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顺帝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种皓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而已。”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种皓素来志向远大,喜欢建功立业。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梁冀,种皓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皓心怀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皓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皓、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皓、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种皓、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皇帝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皓、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皓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皓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种皓又留了一年,迁任汉阳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皓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皓赴任。后因事免官而归。 后来被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皓担任度辽将军。种皓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因此羌胡、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种皓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境上晏然无事。 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并、凉两州的边民都为他发丧致哀。匈奴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从传统意思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多数精英阶层所独有,具有显明的阶层特色。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60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20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现在,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东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青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古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配角。很多人不乐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遥不可及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通大众的眼前,对艺术遍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略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评等功效淡化甚至消解。                              

(编自彭燕《消费时期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

1.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状态。

B.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

D.自20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存在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疾速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置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D.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艺 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快速蔓延,逐步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持下占领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固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因为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而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面对成功,有人狂热,有人冷静;面对挫折,有人沮丧,有人振奋。面对善良,有人膜拜,有人蔑视;面对罪恶,有人愤怒,有人漠然……

面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往往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请以“姿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命系悬壶

陈源斌

   ①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别怕,请姚五先生去了。”捋着捋着,啼哭声变小,孩子气息匀细,睡熟了。有个半大少年,暑天贪吃生食,又喝凉水,不一会发作起来,抱着肚子在地上打滚,一口气吸进去,憋得脸色乌青,连眼睛都倒起来了。这时候,有人喊说:“好了,好了,姚五先生来了。”其实才远远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还得好一会儿呢。地上的病人却把一口气痛痛快快吐出来,觉得肚子好受多了。

   ②关于姚五先生的传说很多:说他某年路过某地,听见一户人家嚎啕哭丧,进屋看时,人已经断了气,穿好送终的寿衣寿裤,躺在草铺上了。姚五先生说有救,熬了一罐药,撬开牙关,灌将进去,草铺上的人立刻还了魂;又说他某年途中撞见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上的血迹看看,又凑到跟前嗅了嗅,赶紧开棺急救。原来是位难产的孕妇,幸得姚五先生救治,母子双双侥幸活了命……这些故事都不新鲜,显然是从一些旧书和传闻那里,移植过来的。姚五先生听了,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③传来传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说他不但能让死人活,也能让活人死。这话是当着姚五先生的面说的.他跟往常一样懒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诊治。这句话却惹出了一个意外灾祸:有一个青年高高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个底朝天,肚子胀得像只鼓.那青年听见这句话,很不服气,抓着喝空了的罐子,  “啪”地一声跳到地下,说:“我就不信,我一个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让我马上就死?”姚五先生抬头看看他,脸色陡变,让人赶紧找青年的家长,准备后事。果然如此,没等家长赶到,青年已经瘫软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释说,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从那么高的墙头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肠震断,又因地处偏僻乡下,来不及救治,可惜这条性命了。

   ④姚五先生体恤民情,替人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条命,视人家的家境,酌收诊费。遇到乡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挥挥,说,算了,你要真过意不去,闲暇时送几只斑鸪鸪来吧。斑鸪鸪是一种乡下常见的乌,喜好在野地里用脚爪刨挖单叶芽果吃,随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难事。姚五先生嗜好这种野味。他饮食十分挑剔,从来不在外面吃饭.有时候下乡到人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不喝,照样挥挥手,走了。多少人被他感动了。望着他的背影,为他祈祷,说:“好人哪,但愿他长命百岁!”

   ⑤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岁。他患的是当地俗称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饭——得过他恩惠的乡下人说,姚五先生怕是斑鸪鸪吃多了。斑鸪鸪喜欢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单叶芽果,这种野鸟身上积存了毒素,人偶尔尝个新鲜是可以的,吃多了,就会有大妨碍。姚五先生一辈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过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来的斑鸪鸪,日积月累,中了重毒——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个祖传单方,远远近近,好多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他按祖传单方给自己抓了药,煎好,一口气喝下肚里,却一点不剩地吐了。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姚五先生把头摇摇,叹了一口气,说:“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他一天天瘦下去,瘦下去,瘦成了一根芦柴,只剩了一口气在胸腔里悠悠转着。接着,这口气断了,他死了。

1.小说的题目“命系悬壶”,其中“悬壶”指的是行医。从全文来看,这个题目有怎样的含义?(4分)

2.试简要概括文中主人公姚五先生的形象特点。(4分)

3.小说字里行间已经透露了姚五先生并非神医,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说明。(4分)

4.这篇小说内涵丰富多元,有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试结合原文加以探究。 (6分)

 

查看答案

 请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  )

①兴隆塔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________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闻名。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________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的________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 引见 里程      B.积聚 引荐 历程

C.积淀  引荐  历程      D.积淀  引见  里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