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称赞

B.食不肉重:重叠

C.虽与善详:通“佯”,假装

D.是朕之不德也章:显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又缘饰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忠谏之路也。

B.故人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

C.力行近仁吾尝疑

D.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3分)

A.天子以为谦让

B.淮南、衡山谋反

C.终无以报德塞责

D.遭遇右武

4.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

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里没什么余财。

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的指责。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1.A 2.D 3.C 4.B 5.B 【解析】 1.称:说 2.都是“到”介词,“于是”;A、介词,“用”\表目的;B、助词,无实义\表“……的处所” C、介词,相当于“于”(到)\对 3.古义:尽责任。今义: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A、均有“谦虚、推让”之意;B、均为“造反”;D、古义:碰上(祸患),今义:碰上(敌人或不好的事)或生活中不幸的经历,两词意义接近。 4.②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给人留面子。④有才学。⑤廉洁。 5.是对“故人所善宾客”很大方。 【参考译文】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他家里穷,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武帝建元元年,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武帝元光五年,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封他为博士。 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他曾经和主爵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靠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功劳而被封侯,官位升到丞相,应当辅助贤明的君王安抚国家,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道理。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过去说:”努力实践接近于仁,喜欢询问接近于智,知道羞耻接近于勇'',知道这三种情况,就知道怎样自我修养了。知道怎样自我修养,然后知道怎样治理别人。天下没有不能自我修养却能去治理别人的,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现在陛下亲行大孝,以三王为借鉴,建立起像周代那样的治国之道,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鼓励贤才,给与俸禄,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如今我的才质低劣,没有汉马之劳,陛下特意把我从行伍之间提拔起来,封为列侯,把我置于三公的地位。我恐怕先于陛下的狗马而死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和搪塞责任。我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武帝答复他说:”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没有改变这个道理的。我从前幸运地得以继承皇位,害怕不能安宁,一心想同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天下,你应当知道我的想法。你不幸得了霜露风寒之病,何必忧虑不愈,竟然上书要交回侯印,辞官归家,这样做就是显扬我的无德呀!“于是,武帝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情大有好转,就上朝办理政事了。武帝元狩二年,公孙弘发病,终于以丞相的身份死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西汉时期,博士传授弟子的经书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的,后人把这样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西汉经学的历史主要是今文经学发展的历史。西汉初期,刘向刘歆父子在长期的校书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用古文字写的经传如《春秋左氏传》《毛诗》等,这些经传是由秦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大篆和六国使用的文字书写的,大篆和六国的文字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是古文字,因此用古字写成的经传就叫做古文经。

  从表面上看,今古文经学得名是因为所书写的文字不同,实际上,古文经学要想流传必须改写成今文,而今文经学的原始底本就是古文,所以这种文字方面的区别是次要的。今古文经学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随着经师源流和治经方法的不同。按照日本学者本田成之的说法,古文学派源于荀子,因大师多为鲁人,又叫“鲁学”;今文学派源于孟子,因大师多为齐人,又称为“齐学”。今文经学派重微言大义,根据现实的政治需要来解读经,为了需要甚至不惜歪曲经义来论证现实政治的合理性,以致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古文经学派则重名物训诂,即按字义解释经文,力求弄清经文的本义,训诂较简明,不凭空臆造,迷信成分较少。今古文经学有区别,就难免会斗争。

  西汉哀帝以前,古文经未出现,立学官的五经都是今文经,当时并没有今古文经的名称。大胆系统地提出古文经应该立为学官并与今文十四博士相抗衡的是刘歆,但刘歆的建议遭到今文博士们的抵制。直到王莽执政,重用刘歆,扶植古文经学,于是《春秋左氏传》《毛诗》等都立了学官,古文经才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可惜不久又被废除。

经过斗争,今文经学自身更加谶纬迷信烦琐化,而古文经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及东汉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在学术上有造诣的著名学者如许慎、马融等,这样以来,古文经学最终由弱变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今古文经学并不总是水火不相容的。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主要是由古文经学大师来完成的。古文经学大师都能博通群经,并对今古文经了如指掌。古文经学为了战胜今文经学,都重视并能够汲取今文经学的优点完善自我;相反,今文经学固步自封。许慎、郑玄等在今古文经学融合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许慎的古文经著作《说文解字》就吸收了今文经学家对字义的解释,引用了大量的今文经学。

尽管今古经学在诸多方面不相同,并且上升到四次激烈的斗争,但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秩序)从根本上相同的,决定了他们必将会最终趋向统一。

(摘编自“国学网”《试论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1.下列关于“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书写经书的文字形态不同。

B.今文学派源于孟子,最后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

C.如果说古文经学的特点为“合古”,今文经学的特点就是“合时”。

D.刘歆虽是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却为古文经学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今古文经学得名表面上是因为所书写的文字不同,而实质是因为经师源流和治经方法的不同。

B.刘向刘歆发现汉初《春秋左氏传》《毛诗》等经传用秦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和六国用的文字书写。

C.古文经学按字义解释经文,力求弄清经文的本义,训诂较简明,不凭空臆造,迷信成分较少。

D.今文经学派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是因为它重微言大义,据现实的政治需要解读经。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3分)

A.西汉经学的历史主要是今文经学发展的历史,而古文经到王莽篡位还未立学官。

B.刘歆大胆系统地提出古文经应该立为学官,但这一提议当时未能被今文经学派接纳。

C.今古经学派政治目标在根本上是相同的,这决定了它们之间最终必然既有斗争又有融合。

D.许慎虽然是古文经派大师,但他以一种开放的学术态度,对古今文经融合做出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50分)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一只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戏和休息……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在一起,它已经和鸡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B.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却实现了业绩上的突破,工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居高不下,首超千亿。

C.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D.“山寨”行为容易带来损害正规厂商利益等问题,而其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损失,所以,有人高举反“山寨”的大旗,有其合理性。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段文字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坠五里雾中。”

A.朴素集中单纯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

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徇情钉梢明信片礼义之邦

B.装订翔实水蒸气平心而论

C.文身嬉笑哈蜜瓜金碧辉煌

D.噩梦青睐舶来品暗渡陈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