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涧底。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必须攀附了,路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呢?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班学生写给校外辅导员张伯伯的邀请函,在词语、标点等的运用方面存在一些毛病,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5分)
邀请函
尊敬的张伯伯:
按照学校政教处的有关需要,我班将于九月二十日在学校多功能厅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辩论会,同学们都希望能听到您的高论,望屈就光临指导。九月二十日上午八时整同学们将在校门口等您。
××中学××班
2012年8月29日
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儒家规范中对男子的要求亦如同对女子一样,讲究忠、顺、谦、卑。 , 。 因此无论在家族还是社会中,一个男子往往承担着多种角色,他既是“夫妻”关系中的“夫”,也可能是“父子”关系中的“父”,他同时必然是“父子”关系中的“子”和“君臣”关系中的“臣”。 。即使贵为君王,“孝道”也是他必须要遵守的规范。换言之, 。这一秩序的积极面, 。这一秩序的消极面,是中国的男性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束缚与“抛光”,其本性中征服、进攻的一面被掩盖甚至完全湮没,造成性格中的软弱与被动。
① 男子的主宰地位是相对的,附庸地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他的统治地位是相对的,被统治地位却是绝对的
② 当他成人进入社会以后,“君为臣纲”也同样限定了他的顺从地位
③ 是中国士人及其文化(包括文学在内)的文质彬彬、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
④ 从生下来起,男子就陷入家庭的“父子”关系中,“父为子纲”限定了他的顺从地位
⑤ 当他扮演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时,他是主宰者,而他必然扮演的儿子和臣子的角色又决定了他是谦顺者
A.①⑤②③④ |
B.①⑤④②③ |
C.④②⑤①③ |
D.④②①⑤③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市场经济的精义就在于其自发演进的秩序,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非政府之手的恣意介入,经验表明,后者往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却是制造问题的来源。 |
B.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农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的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
C.我们不能忽视,在一些地方,横亘于干群之间的“信任墙”依然不少,尤其是当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辟谣没人信、谣言满天飞”的现象时有发生。 |
D.尽管广东省“重拳”出击,严打高考作弊,但依然有考生铤而走险。6月7日上午,网上微博发出的广东高考作文题,就是一起不法人员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的违法行为。 |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教育者应当看到,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道德培养的基础。修身修德,在古代的中国,其实是从教育学生写大仿开始的。书法要求立身端正,两肩平正,悬肘悬腕。在意念上要求心无旁骛,呼吸平匀,意注笔尖,由此看来,书法对于青少年心性修养、德育修养,所起到的作用绝不可估量。打一通血淋淋的游戏起到的德育作用是适得其反的,而写一个课时的书法则是春风化雨,之所以现在的青少年一代缺少礼仪礼节道德修养的基本功,与书法教学的废驰休戚相关。
A.心无旁骛 |
B.适得其反 |
C.春风化雨 |
D.休戚相关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了悟禅师
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海天禅寺的平静就打破了。
僧人们无论如何不明白,法眼方丈怎么会要求了悟禅师住下来,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容忍了悟的反常行为。
别的不说,这了悟自在海天禅寺住下后,竟从来没扫过一次地,从来没关过一次门。若轮到他值勤值夜,其他和尚总有些放心不下。
众僧都不甚喜欢这位新来的了悟禅师。所谓先进庙门三日大,比了悟先进庙门的,自认为比他有资历,也就不把了悟放在眼里,时不时斥责他,骂他是懒和尚。了悟不气不恼,一笑了之。过了几天,众僧突然发现了悟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
众僧看得呆了,一时竟无法驳斥了悟的这种奇谈怪论。有人去禀报了法眼方丈。法眼方丈闻听后,微微颔首,面露赞许之色。他传下话去:“了悟对禅的理解,已非你辈皮相之见,好好向他学道吧。”
僧人们都认为法眼方丈在偏护了悟,甚至认为他法眼有私,多少有些不服。
法眼方丈终于向众僧们说出了压在心底的一件事:那是半年前的一个黄昏,他匆匆赶回海天禅寺时,因山雨刚止,河水暴涨,木桥已被冲毁,有一年轻山姑为无法过河正发愁呢。法眼方丈见此,考虑再三,他卷起裤管,折一树枝,以树枝当手杖,一边探底,一边趟过了河。法眼方丈想:男女授受不亲,僧人戒色首先要远离女色,自己这样做,既给她做了示范,又不犯寺规,也算尽到普度众生之责了。然而,那位山姑不知是没有领会法眼方丈的暗示,还是胆小,依然站在河对岸干着急。天渐渐暗下来了,一个山姑过不了河,那如何是好?正在这时,走来一其貌不扬的和尚,和尚上前向山姑施礼后,就抱着山姑过了河,和尚把山姑放下地后,满脸通红的山姑一脸羞色地向和尚道了谢。和尚说了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就一声不响地继续赶路了。
法眼方丈忍不住上前问:“这位和尚,出家人应不近女色,你怎可抱一个姑娘呢?”那和尚哈哈大笑说:“我早把那姑娘放下了。你怎么反而老放不下呢。”法眼闻之大惭,始悟遇到得道高僧了,就极力邀请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住下。
这件事对法眼方丈震动很大,他深感了悟禅师道行深厚,有心好好观察,让之熟悉海天禅寺后,再作打算。
不久,清兵南下,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烈之事,善男信女逃难的逃难,避灾的避灾,寺庙的香火一下冷落了许多。
海天禅寺落入清兵之手是早晚的事,胆小的僧人离寺避到了乡下,了悟却天天在大殿念经打坐,仿佛不知大军压境之事。
一个阴霾之天,清军一位大胡子将军率军士冲进了寺庙,其他僧人全逃了,唯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念他的经,对大胡子将军的到来不管不顾,大胡子将军见这和尚竟敢如此蔑视自己,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喝问:“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目无本将军,你知道不知道本将军杀人如刈草一般!”
了悟正眼也没瞧大胡子将军一眼,朗声回答说:“将军你大概还不知道寺庙中也有不惧死的和尚吧,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本来大胡子将军想大开杀戒,烧了寺庙,但听了了悟的回答,又从心底里佩服这位和尚的豪气与胆识,遂下令撤退。
海天禅寺就这样免于了兵灾。
法眼方丈因此有了把方丈之位传给了悟的念头,了悟闻知后借口自己乃闲云野鹤,执意谢绝了法眼方丈的美意,终于又云游四海去了。
1.本文是通过记叙哪几件事来体现了悟禅师道行深厚的?请分条概括。(4分)
答:
。
2.结合文意,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法眼方丈见此,考虑再三,他卷起裤管,折一树枝,以树枝当手杖,一边探底,一边趟过了河。
答: 。
(2)唯了悟禅师依然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地念他的经,对大胡子将军的到来不管不顾。
答:
3.结合全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法眼方丈的“放不下”与了悟禅师的“放下”的呢?(6分)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