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汉字,完成小题。
刚柔并济龙应台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生于台湾,在美国接受教育,与德国人结婚生子,又到香港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多数人眼中,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言者,一个冷峻的批判家,一个咄咄逼人的斗士。
简单,是因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做什么事情,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1984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刚刚留学回到台湾的龙应台,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荧光屏上一位女“立法委员”自私自满的谈话,一口气写下《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投给《中国时报》,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后,她的杂文集《野火集》出版,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迅速在台湾刮起一阵“龙卷风”。21天内再版24次,每五个台湾人就拥有一本。她让台湾人认识了自由多元的价值观,也知道了什么时候该打破沉默勇敢地说“不”。
此后的13年,龙应台随丈夫迁居欧洲。一边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一边继续写着刀光剑影般锐利逼人的时评文章,或是反抗专制、呼吁人权,或是文化冲突、社会变迁,无一不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其胆识和气魄,让多少男士汗颜。
1999年,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专程前往德国,邀请龙应台回台北市任文化局局长,主持文化推广建设工作。龙应台冷静地说:先看看我的文章再谈吧。她深知自己的个性,绝不愿仅仅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一个荣耀的位置。于是她带着“准备身败名裂”的心情回来了,此后的三年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带着文化局150个同仁,倾力打造台北“国际文化都市”。
卸任后的龙应台,开始更多地关注儿子的成长,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种家长里短的脉脉温情。
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她的思考引起我们的震撼和共鸣,也必将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启迪与感动。
从怒目金刚变成柔软温情
作为一个用汉语写作者,无论是她二十多年前针砭时弊的作品《野火集》,还是新近的“亲情书写”《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龙应台都是一个华语世界里受人关注的名字。《野火集》让人看到一个“硬的龙应台”;但与儿子对话的《亲爱的安德烈》与写家庭亲情的《目送》,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有人称,“龙应台,越写越小了。”
“针对社会现实或者政治去写文章,那其实是立即的、短暂的、表面的,而《目送》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比较接近生命本体、关乎巨大问题的写作。这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所谓的刚和柔的元素。于我,‘横眉冷对千夫指’与‘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完全协调的。往往是为了你怀里喂奶的那个婴儿将来的幸福,你会去‘横眉冷对千夫指’。不要以为一个集体的走向和身处其间的你没有任何关系。”
要让龙应台对自己做出评价,她却表示:“请不要问我,我觉得作为作者只有一个权利,只负责写,至于你怎么解读那不是我的事,是你的事。”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龙应台的经历复杂而简单。复杂,是因为她的经历很多。简单是因为她始终坚守对故土的热爱、对人性的思考,以及身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与良知。 |
B.龙应台的文章,笔锋凌厉,无所畏惧,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文化里的陈腐和政治体制的荒谬,显示出她对公共问题的关注。 |
C.龙应台的作品,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寒气逼人,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柔婉转。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
D.龙应台写家庭情亲的《目送》,比较接近生命本体,让人看到的是一个“柔软的龙应台”。龙应台的作品不是从大变小了,而是从小变大了。 |
E.在龙应台看来,作者只有写作的权力,至于解读,那是读者的事,与作者无关。所有她拒绝给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
2.传记的题目是“刚柔并济龙应台”,请分条陈述她“柔”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她的万丈豪气与万千柔情,都来源于对人性尊严与自由的追求,源自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南宋庆元元年韩侂胄擅权,斥“道学”为“伪学”,朱熹被削职遭诬告。在政局动荡、学禁最严峻之时,朱熹和其学生等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即有此作。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夜如何”写出了诗人的 之情,“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的 之情。(2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艺术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而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追究,查办
B 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 遣:发配
C 发八难,永德不能复 难:为难
D 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 仕:做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B.父死,分诸子以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C.教育孤侄甚至,而自奉养俭约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
D.仁宗闻之,不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 黄河以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 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 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3分)
译文:
②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3分)
译文:
③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4分)
译文:
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
B.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
C.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
D.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
下面四项中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A.考场上张贴了一条标语:“静静心,易发挥,动动脑,考得好。” |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
D.有一天,张三在厕所门口遇上放松完出来的领导,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问了句:“您吃过了吗?”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要不是妈妈及时警醒我,否则,我准会走上邪路。 |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 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 |
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