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下断语,通过言行表现人物,刘帮老谋深算,项羽胸无城府,樊哙粗中有细,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请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3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20分)
公孙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称赞 |
B.食不重肉重:重叠 |
C.虽详与善详:通“佯”,假装 |
D.是章朕之不德也章:显扬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5分) ( )
A.而又缘饰以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B.故人所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
C.力行近乎仁吾尝疑乎是 |
D.因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5分) ( )
A.天子以为谦让 |
B.淮南、衡山谋反 |
C.终无以报德塞责 |
D.遭遇右武 |
4.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5分) ( )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④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2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棗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棗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4分)
(2)客何为者?(3分)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4)会其怒,不敢献。(4分)
2.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4分)
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
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
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3.樊哙闯帐,怒斥项羽,而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后说了一个“坐。”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5分)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
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 像翅膀一样 |
B.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同上 驻扎 |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 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同上 |
D.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
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维的“名大家”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
1.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
D.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
2.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 |
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后人排斥于“大家”之外。 |
C.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 |
D.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